第83章 自作孽
要是按正常人的思维,毒气手榴弹是用在己方战车与敌方坦克混战时“俘虏”对方坦克用的,那么现在己方战车没有在“现场”,那就不应该用毒气手榴弹,哪怕是普通手榴弹或是用炸药包炸履带也比毒气手榴弹好用。 但关口田理却不是这么想的。 他的思维是:要是能缴获几辆T34呢? 要知道敌人的坦克包括T26在内共有五十几辆,还有大批的跟随步兵……这些八路军看那架式就不是好惹的,再加上战壕阵地里还有几百名没有被清理干净的晋绥军残敌,此时的帝国军队可以说是陷入绝境基本没有活着出去的机会。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铤而走险,拼着试试缴获T34呢? 一旦缴获几辆T34,就很可能造成敌人战车部队的大混乱,到时帝国军队才有胜利的可能。 客观的说,关口田理这么思考是没有问题的,也符合的鬼子不顾一切的赌徒心理。 问题在于,T34后方有跟随步兵,这些跟随步兵的任务是阻止鬼子步兵靠近,就更不可能让他们在眼皮子底下爬坦克掀盖子丢毒气手榴弹了。 何况T34坦克根本就没有减速而是横冲直撞的冲进鬼子的阵地…… 坦克遭遇敌人步兵通常有两种打法: 一种是坦克减速让跟随步兵下车掩护。 另一种是以最高速度突破敌人阵地。 前直稳扎稳打而后者比较冒险,因为你不确定前方是否有地雷、炸药包或是障碍等挡在面前,而坦克底盘是最薄弱的部位,很容易被敌人炸穿。 这也是鬼子坦克在战斗中通常选择“稳扎稳打”的原因之一。 但刚子却认为“冒险”是相对的。 战后刚子是这么向王学新报告的: “我认为这一仗要是按第一种方案打更冒险,当时我军T26部队在后方,前方只有九辆T34坦克加上一个连的跟随步兵,鬼子却有一个大队而且训练有素,如果减速稳步推进……我担心会造成相当大的伤亡,甚至坦克还不可避免会有损失!” “但迅速突破却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时鬼子才刚刚组织起防御,咱们就是要用速度打它一个措手不及,而且这么打肯定是鬼子想不到的……” 王学新点了点头同意刚子的分析。 战场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刚子这种看似冒险的做法其实是更稳妥,而且还能给敌人更大的杀伤。 何况T34部队有这么打的理由:T34坦克越野速度好,其跟随步兵驾驶的也是越野速度及作战兼备的三轮挎子,在行进中也有相当强悍的战斗力。 事实也是如此。 鬼子看到T34坦克“隆隆”的朝他们全速驶来当场就懵了,这时速少说也有三十几公里,想追上都难就更别说往上爬了,于是手里的毒气手榴弹根本就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果说有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毒死自己。 关口田理一看形势不对,敌人战车是要全速突破根本不会给帝国军队“俘虏”的机会,于是赶忙下令:“收起一式,换手榴弹!” 但这时才反应过来已经太迟了。 毒气手榴弹是玻璃瓶,它的保护套是一种硬质木箱……如果不是硬质木箱,在行军过程根本无法保证这种玻璃瓶不会被碰破。 因此,它取出和收纳都不容易,而且还要小心操作。 鬼子其实还有一种更快的方式,那就是直接将毒气手榴弹抛向阵地前方,这样不仅能迅速摆脱毒气手榴弹这个麻烦和危险,更能短时间准备好普通手榴弹和炸药包,甚至还有可能对八路军跟随步兵造成一定杀伤……不过这杀伤十分有限,因为这种毒气要在密闭空间内才有效果,且短时间内就会消散。 但战场上的鬼子又哪里会想到这一点,他们匆忙取出木箱收纳一式手榴弹,而就在这时…… “腾腾”的一阵轻响,一排榴弹就越过坦克打到鬼子藏身的战壕周围。 关口田理第一时间就被惊呆了。 “那是什么?”关口田理瞪大了眼睛:“他们……居然能在摩托上打掷弹筒?” 那其实不是掷弹筒,而是八路军装备的枪榴弹。 确切的说,是集成在卡宾枪上的枪榴弹。 枪榴弹在跟随步兵中也装备了一批,不过仅限T34的跟随步兵。 王学新在这些跟随步兵上装备枪榴弹的初衷,是认为T34更需要枪榴弹排雷……坦克前方要是有地雷,危急时就可以用枪榴弹往前炸。 结果一装备发现卡宾枪这种容弹量大的步枪用在挎子的边座上十分合适。 鬼子通常是在挎子边座上架一挺机枪。 但这么做其实会有许多问题,比如挎子上空间有限,机枪架在上面基本无法转向,只能是打正前方小范围目标,敌人要是绕到侧面就只能通过挎子的整体转向才能完成对目标的射击。 但卡宾枪就不一样了。 M1卡宾枪的射速不比机枪慢(对比鬼子的歪把子机枪),弹容量一样,都是30发。 机枪在边座上因为重量、后座力以及长度等无法转向,短小轻便的卡宾枪却能很方便的转向瞄准。 尤其卡宾枪上还装了一个榴弹发射器,这对坦克跟随步兵而言就是神器了。 然后还没等关口田理反应过来,又是一波枪榴弹打了过来。 虽然没什么准头,但很快就引起了战壕里鬼子的骚乱。 事实上,之前就已经“骚乱”了。 鬼子在遭到枪榴弹打击时,听到爆炸声就习惯成自然的趴倒。 其它时候或许没什么问题,但这时他们许多人手里还拿着玻璃制的“毒气手榴弹”,这么一趴,只听“啪”的一声,毒气手榴弹就被摔破了。 之所以没有“骚乱”,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