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章 康熙的谋算
1682年4月26日,归绥城(今呼和浩特市)。
“这个时期,蒙古诸部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西边的卫拉特诸部、漠北的喀尔喀几部,以及漠南蒙古。”黑衣卫宣节校尉(少校)周占峰瞥了一眼队伍两侧缓缓而行的数百满蒙骑兵,幽幽地说道:“准噶尔统一了卫拉特诸部,清虏控制了漠南,唯有喀尔喀尚游离于两方势力之间,左右摇摆,寻机想卖个好价钱。听闻,准噶尔在征服叶尔羌汗国后,准备用兵哈萨克汗国,争夺巴尔喀什湖一带丰饶的草原牧场。若是准噶尔巩固了侧后,灭了西边几个汗国,必然会转头向东,兵进喀尔喀,统一整个蒙古。在这般情势下,清虏只能与准噶尔拼个你死我活了。”
“长官,那我们是准备对清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扶持吗?然后,让他们与那个准噶尔汗国拼个两败俱伤,以便秦国坐收渔翁之利?”黑衣卫仁勇校尉(中尉)何应良低声问道。
“是否扶持,且看此次考察过后再行定夺吧。”周占峰笑了笑,轻声说道:“至于,秦国想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若是,准噶尔与清虏打到最后,其中一方战而胜之,且吞并了另一方所有的势力,难保不会迅速膨胀起来,变为一个巨大的草原帝国,然后在秦国身上重演一次金蒙之事?”
“长官以为,准噶尔和清虏,谁的胜算大一点?”
“准噶尔那边,咱们谁都没有过去实地查看一番详情,也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实力如何。但据说,他们在占据了西域后,不仅扩大了汗国的统治区域,增加了税源地,还扩充了兵源。借助于丰裕的财力,准噶尔得以能生产制造精良的连环锁甲。同时,准噶尔利用天山南路和中亚地区拥有的诸多工匠制造大量火器,训练并装备于士兵。准噶尔军队的火器装备率应该不低,实力当不容小嘘。”
“而清虏,这么多年来长期与秦国保持武装对峙,更是受到严格的边贸封锁,物资、军械,以及人口根本无法做到有效补充,可以说是出于长期的失血状态。”周占峰摇头说道:“你瞧瞧那些护送我们的满蒙骑兵,身上的衣甲陈旧而破损,手持的武器也多为长矛刀剑为主。估摸着,当年从中原逃出时携带的大量火器早已不堪使用了。所以,我认为,清虏在撞上西来的准噶尔时,可能会遭遇很大的麻烦。”
“可是,这几年,清虏一边保持与秦国武装对峙,一边抽出大量的精力,潜心经营喀尔喀,好像取得的效果还不错。喀尔喀诸部中,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两部就与清虏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虽然不像漠南这般满蒙一体,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对清虏颇为依赖。这两部还与亲准噶尔的札萨克图汗长期对立,双方不断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在清虏的支持下,隐隐占据上风。若是清虏趁准噶尔无暇东顾之际,先行统合了整个喀尔喀蒙古诸部,未尝没有与准噶尔一战的实力。”
“可问题是,清虏在面对秦国从辽东、河北、山西、陕西,以及甘肃等边防军镇数千里的军事威压下,如何能倾力去整合喀尔喀蒙古诸部?”周占峰说道:“数年前,清虏伪帝康熙领兵征伐喀尔喀,让李定国寻机抓了一个破绽,集大军攻入漠南,虽说没有攻陷归绥,尽俘清虏首脑人物,但也对清虏予以沉重打击,损失人口、物资、牲畜无数,使其好几年都没缓过劲来。以至于现在,清虏在用兵时,一直都小心翼翼,轻易不敢倾巢出动,以免再被秦军所趁。”
“两位齐国贵使,再行三里便是我大清临时行在归绥城。都统大人有令,全军于此稍事停歇,整理行装,净衣洁面,准备入城。”这时,一名满洲八旗骁骑校策马奔至两名齐国黑衣卫使者面前,大声说道。
停歇的地方位于一处海子边上,附近有数千帐牧人聚集,成群的牛羊和马匹在刚刚露出的青色草地上悠闲地享受着春天的盛宴。骑马奔驰的牧人远远地围聚在队伍附近,好奇地看着其中两名身穿黑色军服、头戴大盖帽的军人,猜测着他们的来历。
“他们是……是齐国的黑衣军!”一些年纪稍大的旗人突然想起了什么,不由自主地高声呼道:“……是齐国人来了!”
数十年前,在山东登莱,在南京城,在河北永平府,在辽东,以及在朝鲜,就是这些身着黑色军服的齐国黑衣军,将我大清八旗甲兵打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栽在他们手里的王公贝勒、督抚总兵,以及参领、佐领等将官数以百计,损失的八旗军兵更有数万余,可谓是我大清唯一的克星,最大的苦主。
这天杀的齐国黑衣军,怎生突然出现在漠南地区?
一些心有余悸的八旗老人,不由下意识地踩在马镫上,举目向四周眺望,唯恐从某个方向突然杀来一支齐国黑衣军。
“都统大人,那两名齐国使者正在用纸笔写写画画,是否予以禁止?”一名参领走到带队的满洲八旗镶蓝旗副都统岱春面前,小声地禀报道。
“且由他们。”岱春扭头瞥了一眼正坐在海子边的两名齐国黑衣卫使者,冷然说道:“待到了归绥城,见了皇上,再行定夺。此时,暂不可得罪他们。咱就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