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635汉风再起 > 第二四七章 改教义

第二四七章 改教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681年6月3日,三宝垄。

相传,在数百年前,郑和的船队驶抵爪哇岛时,副使王景弘病得很严重,船队被迫停泊于三宝垄。郑和率众登岸,发现一个可供栖身的山洞,遂留下十名随从,一些药物、食品和一条船,将王景弘安置于洞内疗养,然后继续航行。

待王景弘病好后,率随从垦殖建房,与当地女子通婚,并传播华夏文明和郑和事迹,人丁渐繁,终成市镇。由于王景弘及随从去世后皆葬于斯,因名之三宝垄。当年郑和登陆的港湾,也命名为三宝港。

乾武二十八年(1670年),齐国征伐马打兰素丹王国,破其都城,俘其国王,拆分其国,割占其土。三宝垄从那时起,便成为齐国诸多海外领地之一,与广宁(今印尼爪哇岛西部地区)、海安(今泗水市一带地区)等地统一纳入开化总督区辖下。而该地的名称,自然也继续沿用了三宝垄之称。

三宝垄此前便是马打兰素丹王国位于中爪哇地区最重要港口,齐国接手后,经过一番大力改造,修建了水泥码头和栈桥,还建起了大片的仓库,使之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集散地。

这里气候湿热,全年降雨量达2000毫米,再加之土地肥沃,开辟了大量的种植园,主要种植稻米和甘蔗,以及零星的椰子、烟草。其中,犹以甘蔗产量最甚,当地也开办了几家蔗糖加工厂,成为三宝垄仅有的经济支柱产业。

不过,随着汉洲本土对当地土人苦力需求数量日益激增,造成本地经营的种植园开始面临劳力短缺的窘境。

这些种植园主们,一边通过贿赂或者强迫手段,从内陆马打兰王国境内“招募”土人,充为种植园苦力,一边利用劳务“中介”,从安南、暹罗、柬埔寨等地,积极引进外地劳工。

相较于齐国人在对待“劳动用工”上面还稍稍讲究一点吃相,卫国、顺国及吕宋(郑氏)等几个藩属国就显得有些肆无忌惮。他们在各自境内强掠大量土人为奴,役使他们挖矿、伐木、开荒、筑路,以及修建城市、堡垒,用他们的累累尸骨,快速筑建起国家发展的根基。

在婆罗洲的顺国,甚至还屡屡挑起与邻近的文莱和班贾尔的战争,除了想扩张其领土外,最重要的目的还要掠取更多的土人奴隶,以弥补国中人力的不足。

要不是齐国明文法律规定禁止蓄奴,一穷二白的顺国都想将掠来的大批土人奴隶发卖给齐国,赚取一点可怜的辛苦费。其实对于明文禁止蓄奴,这丝毫难不倒那些心思九转的种植园主。他们可以借用种种理由,想法设法地去规避蓄奴和人口买卖的各项禁令,从而肆意地引进众多高性价比的“劳工”。

作为海外领地,三宝垄地方政府自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便宜权,对辖区境内或明或暗的种植园奴工,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能给地方创造财富,贡献税收,些许“瑕疵”暂且无论。

要知道,不论是哪届内阁政府,其执政的着力点永远都是本土建设,一些比较敏感和重要的产业,根本不会落到海外领地上面,纯粹就是一个往本土不断输血的地方,以维持强干弱枝的政治正确。

当然,为了保证对这些海外领地的控制力,内阁政府在移民方面也稍稍予以了一定的倾斜。在齐国割取三宝垄后,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便陆续朝此地移民两万余,若是加上最早占据的广宁和海安两地,整个开化总督区人口规模已超过八万余,深深地嵌入这座富饶的岛屿,彻底将其吞并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目前,齐国在这座岛上建立了三种占领制度,直辖领地、羁縻领地和藩属土邦。直辖地占整个岛屿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控制的总人口在六分之一左右。直辖地由内阁委任总督,掌握最高权力,各级官员也均为齐国人,法律、制度及习俗皆同本土一致。

羁縻领地,一般是三大直辖领地的周边土邦地区,境内保留部分王公和部落头领的特权地位,让他们担任各级殖民机构的官吏,大政方针皆由齐国顾问制定并监督执行。

藩属土邦,主要是仍存立于岛上的马打兰、井里汶、梭罗、日惹和布拉姆邦等五个邦国。它们名义上是“独立的”,由各邦素丹国王统治,但齐国派驻的顾问和参谋团却拥有极大的权力。他们可以直接干预王位继承,监督与齐国签订的各种约束性条约的实施。

十一年前,齐国以十几名商人和数百名华人遭到土人杀害为由,悍然侵入马打兰王国,在极短的时间里,大破马打兰王国军队,攻占其都城,将素丹国王阿莽古拉特一世俘获。为了以示惩戒,除了将马打兰王国分拆成两个邦国,并割让大片领土予齐国和几个附属邦国,还把阿莽古拉特一世废黜,押送至长安谢罪。

原先被阿莽古拉特一世废黜的嫡太子莽查,重新被齐国扶立为素丹国王,是为阿莽古拉特二世。相较于父亲执政风格强硬,谋求国家独立地位,阿莽古拉特二世却表现极为懦弱和顺服,宛如齐国人的傀儡,在位十年里,不断向齐国妥协退让,签署了一份又一份合约,使得齐国几乎把持了马打兰王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