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0 章
是无谓消耗王府财力,也会更加吸引周边州郡府县流民涌入襄国,使管理压力剧增,实为不智之举。还望大王三思!” “不缺钱你在本王面前啰嗦这么久干什么!”这一次,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孟湉就怒了,斥道,“没事就退下吧。” 正在此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却是李善用走入了孟湉的书房:“殿下别着急,晁长史也是一番好意。” 晁平虽然对李善用的做法不满,但听到她的声音还是不由得悄悄松了口气,这位王妃娘娘说话慢条斯理、有理有节,安抚生气的襄王殿下很有一套。他侧目瞟了孟湉一眼,果见面上的怒色已经消失无踪。 李善用微笑着冲着晁平点了点头,温声问道:“晁长史是想问,百姓口粮已经足够,为什么还要大批购入粮食吧?” “不错。”晁平连忙点头,甚至有点感动地想,还是王妃明事理啊。不过越是如此,他越想问个明白,“殿下刚刚到国,更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王妃为何如此毫无规划、不知节制地随意挥霍在根本没必要的地方?” “晁长史的顾虑倒也没错。不过,”李善用看着晁平,轻轻一笑,“你又如何知道我毫无规划?” 晁平神色一怔,犹豫了一下问道:“若有规划,那么这许多的粮食,是要用在何处?” 李善用笑吟吟地在他面上打量片刻,不答反问:“晁长史所说‘更需要的地方’指的又是何处呢?” 晁平不假思索地说:“国中官道与运河废弃多年,如能整修一新、重新使用,必将大利于国计民生。” 他曾任知县,有主政一方的经验,被任命为襄王府长史后,便找了许多襄国资料来研读,到了襄国之后又四处考察了解当地情况。经过一番查探分析,他发现襄国处于交通要地,曾有官道四通八达、运河沟通南北,亦是中原与卢奴等外藩往来的唯一通道,多年前附近藩国、州郡的商贸往来皆要仰赖襄国。 问题是,官道与运河贯通襄国多个州郡府县,维修养护所需的大量人财物力原本由襄王府居中筹措调配,然而末代襄王获罪除国之后,各州郡府县各自为政,受惠于商道较少的不愿意继续为此支付费用,而受惠较多的又不情愿花费自家的银钱为别的地方养护官道与运河。如此一来,曾经辉煌一时、沟通南北内外的襄国交通枢纽,便因官道与运河年久失修而日渐没落,自四面八方云集而来的各地客商亦渐渐星流云散。 按照晁平的想法,襄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没有改变,既然商道废弛的原因是各州郡府县不愿意支付养护费用,如今襄国重新立国,不妨仍由襄王府居中统筹,将官道与运河重新整修一番,快则一年,慢则三年五载,襄国商道便可恢复曾经的通畅便捷,届时周边客商必定会重新云集而来,恢复襄国往昔的繁华便指日可待了。 “不错,晁长史果然高见。”李善用先是称赞了一句,继而一针见血地问道,“依你之见,修整官道与运河所需的人财物力,当自何处筹措呢?” 晁平理所当然地说:“自然是摊派到各州郡府县,由其各自负责本地的修整费用,行有余力的州郡再帮助穷困之地支付一部分费用。” 李善用追问道:“各州郡府县每年税赋收入皆有定数,今年又要因灾免税、收入锐减。哪里有钱支付整修费用?” “这种事情也有成例,”晁平是实实在在任过知县的,说起这些来自是头头是道,“一般遇到这种额外支出,地方官府都会向本地士绅豪族募捐筹款,这就是地方官员为什么必须与本地豪族打好关系的原因了。” 李善用点了点头,又问:“若是本地士绅豪族不肯出这个钱,又当如何?” “这……” 晁平被问得怔住了。以他的经验,地方士绅豪族一般不会与地方官为难,若是到了募不上款项的地步,必定是有了极大的矛盾冲突,而得罪狠了本地豪族的官员都是干不长久的,很快就会或主动或被迫地离开当地,也就不用考虑之后要如何与豪族相处的问题了。 然而,襄王是御旨钦封世袭罔替、镇守边国的亲王,若无意外,世世代代都是襄国之主,他要是与本地豪族冲突起来…… 晁平一阵心悸,忽地不敢再想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