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
在想想……也不全是坏事。离得远了,青书的心思没准就淡了。将来即便这亲事不成,他也不至于太难过。”
谢霖和谢云沛年幼时并不住在雁城,而是随谢弘远夫妻在任上居住。
那时徐青书徐丹阳兄妹还小,徐夫人便没有随徐术赴任,而是和公婆一起住在江州徐家祖宅。
谢弘远当时置办的宅子就在徐家隔壁,两家便这么熟识了。
后来谢弘远卸任,携妻子归家,离了江州。徐青书徐丹阳兄妹陡然失去要好的玩伴,在家里哭了好长一段时日。
徐夫人正发愁时,归家的徐术说他即将升任临安知府,而青州就在临安府辖下,不如她带着孩子跟他一起赴任,在雁城置办个宅院,届时几个小的便又能一起玩了。
徐夫人一琢磨,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一家四口就这么搬到了雁城。
他们来了雁城后才知道,谢弘远夫妻遭人暗算,周氏已香消玉殒,谢弘远也断了双腿,几乎成了个废人。
那时他们都为侯府嗟叹,好在如今明义长大成人,不负其父所托,撑起了家门。
徐术一直觉得忠勇侯府是门好亲,当初丹阳跟明义的婚事没能成,他就觉得怪可惜的。如今青书跟沛沛能走到一起,他乐见其成,听了徐夫人这话便不禁皱了皱眉:“也不必如此吧?两个孩子青梅竹马不是挺好,何必硬把他们拆开呢?”
徐夫人听了没好气道:“什么叫我硬把他们拆开?这不是你的任期马上就要到了,咱们不走也得走了吗?怎么?你这临安知府都做了六年了,难不成还能继续做?”
知府这样的官职本该三年一换,徐术能在临安做六年知府那是因为他来的第三年临安遭了洪灾,赈灾等一应事宜持续了很长时间。
这次洪灾是因为那年雨水实在太大,隔壁潼阳府的一座大坝决堤,导致水势一路漫延到了临安。跟徐术这个临安知府的关系不大,问责也问不到他头上。
朝廷见他颇得民心,在任上一直做的也不错,一应赈灾事宜处置的也得当,便让他留任了。
毕竟根据以往的经验,洪灾过后很容易出现疫病。倘若新知府来了应对不当,百姓人心惶惶,一个弄不好可能就要出现暴动,届时再要安抚或是出兵镇压就麻烦了。
临安这个曾经被很多人视为香饽饽的地方那两年便没人愿意来了,于是徐术就顺利留任到了现在。
但如今灾情已过,临安府内一切平定,又是当年那个好地方了,想来的人也多了,徐术也没理由继续留在这了。
卸任是板上钉钉的事,徐夫人早已做好了准备,只是不知道卸任后会调去那里。
根据徐术这几年的政绩来看,不出问题的话,要么平调,要么擢升,后者的可能还更大一些。
徐术听妻子这么说,犹豫着开口:“倒也不是非走不可……”
徐夫人闻言一怔,露出惊疑担忧的神情:“什么意思?不会真的还在这做知府吧?”
临安知府固然是个好差事,可一个知府做九年,那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不是不是,”徐术忙道,“我前几日收到卢文远的信,说盐运司那边近些年问题越来越大,朝廷有意整饬吏治,他举荐了我。若是不出意外,今年秋我就要去盐运司任转运使了。”
“转运使虽有固定的府衙,但难免要在各处转运司来回跑,你带着孩子跟着我也不方便。”
“我寻思着你跟孩子不如还是留在雁城,这里山清水秀,又有相熟之人,离盐运司也近些,过年时我还能回来看看你们。若是回江州祖宅,来回一趟少说个把月,我卸任前怕是都见不着你们了。”
卢文远是吏部尚书,名照,他既然在书信中直接跟徐术说了此事,那基本上就是定了。
盐运司都转运使是从三品的官职,许多人为此抢破了头。无他,这衙门油水太大了。
若三年“清”知府当真有“十万”雪花银,那担任都转运使的人胆子若大些,所得可就远不止“十万”了。
大概正是因为这衙门蠹虫太多,卢照才荐了徐术去。
第一,徐家很有钱,不缺银子。第二,徐术为人清正又不失圆滑,还颇有几分刑讯断案之能。
想要将盐运司这个地方好好整治一番,又不能把涉及其中的勋贵世家逼得狗急跳墙,徐术这样的人最合适。
徐夫人闻言神色微松,但眉头还是紧拧着:“这差事……好也不好。”
好是因为确确实实擢升了,还是个掌权的实职。不好是……上面既然有意整饬吏治,那就意味着徐术上任后必然会得罪人。
得罪人……就意味着危险。
徐术知道她在担忧什么,握着她的手道:“放心吧,我能妥善处理的。倒是你和孩子,跟在我身边反而不妥。我怕有人会动歪心思,从你们这里下手。”
“雁城这边乡邻都熟识,侯府那边又有明义留下的许多好手。等盐运司的差事正式定下,我就给明义写封信去,请他帮忙看顾着你们些。”
徐家也有自己的家丁护院,其中不乏身手好的。但跟忠勇侯府那些曾在战场上千锤百炼的人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
这些人是谢弘远留给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