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9
还不是假装的。”耿舒宁见胤禛挑眉,垂下眸子藏起眸底的狡黠。
“跟他要债,真真比把死人气活还要艰难,脸皮子稍薄一些的,就得吃哑巴亏。”
后来,这老地主的小儿子从外地游学回来,得知老子爹这毛病愈发严重,生怕有一天,被债主们把家里点了灭口。
家里又不穷,实没必要跟亲朋好友把关系搞得这么僵。
小儿子便想了个格外损的法子,竟叫老地主没过多久,就颠颠把所有欠的银子都还了。
胤禛听得想笑。
他也曾在茶馆听过说书,这混账说起故事来,丝毫不比说书先生差,抑扬顿挫勾着人的心肠,只恨她那张小嘴儿张合不够迅速。
偏偏耿舒宁故事说到这里,故意顿住,歪着脑袋冲胤禛眨眼。
“万岁爷可想知道,是什么法子?”
说话时候,她的小酒窝在格外昏黄的烛光下,依然特别明显。
胤禛哼笑,“朕一说话舌头就疼,一疼心情就不好……”
耿舒宁赶紧打断他的威胁,“其实特别简单,这小儿子找到县令,请县令和有头有脸的乡绅们聚在一块儿,出台了一个政策。”
“若有欠债不还者,被人告到衙门里,一旦核实,就要记档在册,欠多少银子,就欠多少功德。”
“这册子每三天对外张贴一次,县令勒令所有商贩、茶馆酒肆乃至寺庙道观,都不接待欠着功德之人,免得损了当地百姓的气运。”
“这老地主出了门,买不到一口茶吃,一口酒喝,连药铺都要价格翻倍才肯买药给他,他家里去寺庙上香,也进不去门。”
人可以不要脸,甚至视财如命,可总有软肋。
这老地主的软肋就是大孙子。
家里给大孙子点的长明灯,被寺庙停了。
孙子病了,请来大夫开了方子,买个药求爷爷告奶奶还得多花银子。
更重要的是,时人信佛信道者众,欠功德比缺德还严重,事关神佛庇佑,不知情的谁也不敢轻视,知情的也觉得膈应。
耿舒宁捂着嘴笑,“家里闺女嫁不出去,媒婆嫌上门晦气,大孙子眼看着要说亲了,一家子都跟着急得上火生病,那银子就更往里扔得老地主心肝脾肺肾都疼。”
小儿子把账跟老地主一算,借钱生钱转来的利钱快赶上扔进去的花费了。
而且份子钱本来就缺德,再欠功德,往后的子孙说不定要为奴为娼。
老地主再心疼,也没办法跟整个县城作对,只能火急火燎去还银子,把功德追回来。
胤禛瞧着耿舒宁飞扬的眉眼,心情不自觉跟着好起来,唇角勾了抹淡笑。
“前朝的事,你倒是知道不少。”
他这阵子叫养心殿的宫人战战兢兢,不只是被耿舒宁气着。
户部欠银那摊子事儿,恰逢年根子底下不好发作。
偏偏允禟和允俄这俩棒槌还在他眼皮子底下蹦跶,允祉他们还跟着拱火,这才是胤禛压着火的主要原因。
耿舒宁垂着眸子,只无辜道:“前朝的事儿,奴婢怎么可能知道呀,奴婢只是说个故事逗万岁爷开心嘛!”
实际上,她是把后世对付老赖的法子,包了古代的皮说出来罢了。
可能对付不了所有老赖,但只要胤禛不笨,拿捏住朝中那些老狐狸的七寸,讨债实在没必要闹得跟正史一样,传出个暴戾严苛的名声。
胤禛听到一半儿,就听出味儿来了。
朝臣们最看重什么?
不是庇护百姓,实现什么抱负,那都是附带的冠冕堂皇说法。
功名利禄四个字足以囊括。
不只是他们自己的,还有子孙后代的。
可在一个县里推说欠功德一事不难,毕竟县令就是当地的天。
欠银子的官员遍布整个大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满大清推行这样的政策。
一时不能见效,后头就会有人钻研出阳奉阴违的法子,只要利益足够动人心,死了下地狱他们都不在乎。
具体怎么做,还得慢慢思量,胤禛不自觉用扳指轻磕床沿,脑子已经开始转起来了。
耿舒宁偷偷吁了口气,心知先前那一遭以下犯上算是过去了。
她也不打搅皇上沉思,脚步轻缓走到门口,叫赵松捧着她带来的木箱进来。
胤禛听到动静,淡淡瞥过去,“这是你拿那些牲畜的毛做的东西?”
耿舒宁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个木匣子打开,里头放着一把白玉鬓毛刷和一个瓷盒。
她偷偷扫了眼胤禛的薄唇,讪笑,“奴婢问过庆丰司的谙达,说这猪鬃毛是最柔软不过的,用来刷牙,比漱口茶和牙粉要好用得多,也不伤舌头。”
胤禛冷冷睨她,耿舒宁脑袋扎得更低,乖巧极了。
木匣子下面压着一个小巧的明黄色捂子,耿舒宁伺候着胤禛将手伸进去。
胤禛感觉出里面的手炉竟还发烫,心神又被吸引了过来。
就算耿舒宁出门前才放进去,天寒地冻的,这木箱也不防冷风,这会子差不多过去了一个时辰,手炉竟没凉下去?
“这是用鸭绒做的捂子,鸭绒比棉袄子还要保暖,而且不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