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情况复杂的九江郡与民风彪悍
应该够了的,但偏偏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三次,四次,甚至不是五,六,七次,而是到现在还在交学费。
这是屡屡交学费,屡屡学不会,地主老财家的钱财也不是这样造的。
那些学生学没学会,徐凡不知道,但他是学会了,他情愿缓慢增加大汉的钢铁产能,也不想花费了巨额资金,建立了庞大的钢铁产能,结果钱没有赚到不说,还亏的一塌糊涂,要经历痛苦煎熬的去产能过程。
所以对九江郡想要建造钢铁厂,徐凡的态度就是,你们能找到民间的商人投资钢铁厂,甚至你们九江郡愿意出资建立钢铁厂,朝廷不会拒绝,甚至还会给予便利,但这钢铁厂是死是活就靠市场竞争。
而九江郡就在这里撞的头破血流,他们两次用郡财政建立钢铁厂,但因为规模小,工匠技术不行,生产的产品质量差,价格高,钢铁厂从建立之日起,就处于亏本的状态当中,两次都是亏的九江郡汉吏扛不住,他们不得不变卖给民间的商人。
同时他们也承受了巨大的代价,其他地方的汉吏,辛苦一年,不但俸禄充足,还有不少的福利物资和奖金,而九江郡的汉吏,这些福利待遇通通没有不说,每个月还要克扣三成的俸禄以偿还债务。
这大汉可没有什么罚酒三杯或者是交学费的说法,大汉讲究的是权责对的,你弄出来的事情就要你承担代价。
九江郡汉吏弄出来的亏损,就用他们自己来承担,即便是调出了九江郡的汉吏,这笔债务依旧跟着他们身边,要他们偿还清楚了,他们的福利待遇才会变得正常。
就是有这样权责对等的政策,经过了20多年的教育,汉吏对于发展产业,终于有了一个相对谨慎的态度,不会看到什么红火就蜂拥而上。
即便是想发展产业,他们也会让民间的商家先上,九江郡就是这样的情况,在当地汉吏的怂恿下,他们接管了钢铁厂,但依旧解决不了钢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的缺陷。已经有三位商家被坑的破产了。于是钢铁行业几乎成为了九江的禁忌话题了,而今天郑齐的到来,倒是给了这些人新的希望了。
九江郡的汉吏之所以在钢铁行业撞的头破血流,依旧初心不改,是因为钢铁行业是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行业,只要建立了一个钢铁中心,九江郡瞬间就能脱贫致富。
郑齐淡然说道:“过,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建设钢铁厂,还是等某在地方上调研一番再做决定如何?”
陈郡和九江郡只有一河之隔,九江钢铁行业的情况,虽然他不是很清楚,但也听说过一些事情,自然不可能在什么事情都不清楚的情况下,一头扎进这个不知深浅的坑中。
姚远也只能点头了。
二月九日,郑齐就开始巡视九江郡,姚远安排小吏吴嘉给郑齐带路。
他第一站巡视的就是巢湖铁矿场。郑齐来到巢湖铁矿场,可以看到无数工匠把矿石从矿洞当中拉出来,然后装上火车,运抵到寿春码头,然后再装上蒸汽运输船,运往南阳,陈郡,会计郡三地。
吴嘉道:“巢湖铁矿场每年能挖出600万石以上的铁矿,年产值达到1亿5000万钱,可以说是我们九将郡的钱袋子。”
现在大汉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有工业区的郡县,财富突飞猛进的增加不说,还虹吸了四周的财富,大汉的各个工业郡都是富可敌国的存在。
而像九江郡这样的农业郡,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极其缓慢,财政收入和农业时代差别不大,几乎就是吃饭的财政,想要建任何工程,都需要朝廷的财富转移才能完成。所以大汉农业郡的汉吏,才特别期待拥抱工业化。
跟着郑齐的熊剧道:“巢湖铁矿场都是高品质的磁铁矿,这里的确适合建造钢铁中心,只可惜生不逢时,现在大汉的情况已经没有他们生存的土壤,除非朝廷下决心在这里建钢铁中心,要不然九将郡的钢铁行业是发展不起来的,他们不但缺钱,还没有充足的工匠。”
吴嘉不服气道:“我九江郡虽然比不上陈郡等地,但依旧有60万百姓,怎么能说没有充足的工匠,这是朝廷不愿意投资我九江郡。”
熊剧道:“九江郡百越之民太多了,这些人天性散漫,不适合做钢铁工人。”
陈郡和九江靠的太近了,一水之隔,九江郡也有大量的百越之民去陈郡打工,可以说他们是民风淳朴,但也可以说他们是天性散漫,在钢铁厂做工的时候总是会弄出各种事故,他们不适合做有太严格纪律的事情,实际上即便是陈郡的农户也就是稍微好一些。
钢铁厂最喜欢的工匠其实是那些刚刚从军中退役的士兵,他们经过了三年的军中生活,已经可以做到令行禁止,稍微培训就是合格的工匠,而招揽农户最起码还要经过三个月的军事训练,要是招来百越之民,那就最起码要培训半年时间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以前生活在半农耕半渔业的社会状态当中,就没有经历工业化社会的熏陶,你完全想象不到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所有在陈郡百越之民,一般做一些重体力的劳动活,稍微带点技术的岗位,没人敢请他们。
接下来郑齐把九江郡一个个县巡视了一遍,但九江郡的情况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