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 > 第424章 刚柔之说

第424章 刚柔之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陈珅长相俊美,看着斯文文的小白脸一枚,任谁见了都得夸一句好风仪。

可以说,陈珅的风貌十分符合大宋的主流审美价值观。

什么是大宋的主流审美价值观?

恰是当年韩琦说得那句“东华门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儿”所映射的那般。

白面书生粉头客,腹有诗书气自华。

话说当年的狄襄武能够在军中崛起,一路坐到枢密使,不仅仅是他够能打,长相也恰恰处于大宋主流审美之巅,以至于是个文臣都想着忽悠狄青多读书,最好考个功名啥的。

只可惜狄青死心眼,非得要给大头兵找个出路,最终不得断送了好友的性命,自己也忧惧病亡。

军中虽有狄青这样的“人样子”先例,但是不是每一个长得好看的人都能成为狄青。

至少当陈珅展现出凶悍的战斗力的时候,不止韩五惊诧,围观的军士们也无不惊骇莫名。

韩五发呆,陈珅却并未趁机下手,而是收棒笑道:“韩五兄弟果然气力非凡,实令人佩服!只可惜这枣木棒吃不得你我大力,斗不得酣畅些!”

韩五回过神来,却道:“营中厮斗,自来点到即止,枣木棒正当合用。再说俺与你做耍,乃是较技不较力,若只斗力,俺身形粗重,颇有恃强凌弱之嫌,只恐损了俺的名头!”

陈珅心道,这厮果然狡猾,怪不得日后能成就番大功业且还能全身而退。

陈珅为什么说韩五狡猾?

原因很简单,这厮在耍滑头。

在大宋,习武之人一般分作两类。

一类是有传承有来历的内行武人。

这一类武人整体水准较高,只要有天赋,够努力,基本上都能成为不错的好手,其中拔尖的更可横行天下而莫有当者。

一般这样的人都有一個武艺标签,那就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这句话可不简单,这样的人有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没有短板,随时随地都能发挥水准之上的战力。

其中将门世家就是这一类武人的典型代表。

如未来的梁山五虎将和八骠骑基本上都是这一类武人(【没羽箭】除外),他们要么直接出身将门世家,要么接受了此类传承。

还有一类武人则出自民间底层。

这一类人一般多练得庄稼把式,亦或者从军中学的些残招半式,武力水平普遍较差,只有那些先天禀赋足够强的人,才有可能凭借着某一方面的优势或者绝活混出些名堂。

这类武人大都比较偏科,或许在擅长领域他们可以发挥顶尖的水准,而一旦陷入不擅长的领域,他们甚至连三流水平都发挥不出。

典型的例子就是杨温,这厮在习武早期打基础时,乃是用的江湖路子,便是后来入了杨家门,却依然难改旧习。

故而早先他与妻子在客栈遭遇匪徒,因趁手兵刃不在身边,竟被几个小毛当场贼擒拿而导致妻子被掳走。

其它还有未来的梁山好汉【病关索】杨雄被一群街头混混拿住,【没羽箭】张清飞石一绝而枪法平平,等等。

大部分出身低微的武人还有一个特点,他们一般习练武艺时的第一样兵器都是棍棒——当然这并非绝对,自来练(朴)刀(板)斧的也有不少。

要知道练武尤其是练兵刃,那可是需要家伙事儿的,刀枪剑戟啥的,哪样都不会便宜。

唯有棍棒基本上没有成本。

但有人想练棍棒,随便去野外找个直溜点的树木、枝条啥的削巴削巴就完事儿了。

若是讲究些,找些上好枣木、白蜡木啥的也可。

也正是因为大宋民间百姓多习棍棒,棍棒安上枪头就是军中的制式兵器枪矛,故而在大宋军中枪棒教头也是权重最厚的。

这也是水浒传中但凡出色的教头都是枪棒教头,如王进、林冲、栾廷玉等。

在韩五眼中,似陈珅这般人物非世家大户不能出也,这样的人练武自是不缺趁手的兵刃,他大概率不会熟稔长棒。

就算韩五猜错了,他也不算亏。

刚才只一次交击,韩五就已经发现陈珅的膂力绝不逊色于自己。

作为天生神力之人,韩五很清楚绝大部分力大无穷之人习武时的通病。

我用力气就能赢你,何必再费心思去钻研技巧呢!

只有那些心智坚毅,富有远见和志向的超卓之辈才懂得兼容并蓄的道理。

恰巧韩五就是这样的人物,他真的在武艺技巧方面下过苦功。

正因为韩五苦练过武艺,他才知晓内里的难处和痛苦。

韩五赌陈珅这个貌似高门子弟的家伙吃不得大苦,不曾深研技艺。

什么?万一韩五两次都猜错了怎么办?

当然是凉拌!

真碰上这样的奇葩人物,韩五也只能认栽。

陈珅对韩五的小算计视而不见,只笑道:“既然韩五兄弟有此顾虑,在下倒也不为己甚!索性便与你耍上一耍子便是!只望你最后莫要耍赖撒泼!”

韩五大笑道:“大官人放心!俺韩某人自来言语,绝不失信也!”

两厢言罢,二人却又各自挑了一杆长棒,韩五仍是一杆枣木棒,而陈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