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 > 第350章

第350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350章

第七十九章文人与酒

土地分了,并不代表一切就结束了。

正相反,接下来的问题的更多了。

土地分下了,得给种地的“小地主”们设置居住的区域——村落或者城镇吧!

这就涉及到了户籍的编制和划分。

划定了村镇,就得盖房子修造基础设施吧!

当然,二狗本不用管的如此精细,但是拥有前世记忆和认知的他却无法对此袖手旁观。

因为申阳界并不安全,只是二狗所组建的狩猎队以及诏安义军的军队暂时让那些危险远离了人们。

时间长了那些危险仍然还会归来,毕竟荒野是挡不住土著生物的脚步的。

这就需要人们有一个拥有出色防御力的庇护所。

在大宋,只有那些个豪强之家才懂得或者说有能力修建庄园坞堡,单靠普通老百姓自发的修建城镇,只会是一摊毫无防御能力的窝棚陋居。

而跟随义军进入申阳界的原大宋百姓,单靠他们自己自然也不可能修筑出合格的坞堡。

所以只能靠义军大营出面,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基建。

搞基建除了需要大量的人力,最重要的一点还得有足够的建筑材料。

只是义军所处之地不缺木材,却少有山石,故而想要营建半永固式的坞堡,就得烧砖,烧建造城池用的青砖。

正常情况下,城砖是一种只有朝廷才有资格烧制的战略建材,普通的老百姓包括豪强世家都没有资格使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烧制城砖的技术就是朝廷独有。

实际上在大宋的任何一个城市,地方官府每隔几年都要修葺一下破损的城墙,也就是更换碎裂的城砖。

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如果是正常的合格城砖,只要不是人为的破坏,如发生攻城战之类的,一般可以使用几十年乃至百余年而无损。

但是官府在修葺城墙的时候,除非是从头开始修建一座新的城池,才会由官方亲自出手组织匠人立窖烧砖。

而大部分时候他们只会将少批量的城砖订单交给各地的官私窖头,最后只支付少量的费用甚至一毛不拔,美其名曰以砖抵赋。

要知道一块合格的城砖,长二尺,宽一尺,厚半尺(约十厘米多一点),重达三四十斤。

这样的城砖烧制难度极大,需要很高的烧制技术和经验,且耗费的物料极多,如果那些被勒索的窑主老老实实的烧制合格的城砖,只一两次就能让他们倾家荡产。

窑主们却也不傻,便直接烧些徒有其形,但是内里却相差甚远的假城砖交差。

这样的城砖刚烧出来还好,只被风吹日晒雨淋后,不出半年便会酥烂如糠筛。

本来以这些窖主拿次品城砖交差的行径,不说抄家灭族,却也少不了菜市口走一遭的。

谁想那些个官员却不但不以为意,甚至还对窖主的行径大为放纵。

原因很简单,城墙年年坏,年年修,他等岂不是可以年年捞钱,怎一个快活了得。

当然,这种情形只在大宋的南方比较常见,战争爆发相对比较频繁的北方少有。

由于城砖的特殊需求性,让烧制城砖的技术并不算甚么机密,但凡稍有点资历的烧窑匠人都懂得一些,当然真正精通的大匠却很少。

比如二狗等人在两界门户处修建堡垒,便就是召集了匠人烧制城砖,为此还专门从西北军中挖来了两位精通烧砖的大匠。

整个大宋精通烧城砖的大匠只有两处最多,一处在天下最繁华的都城汴梁城里的修造监里。

至于另一处就是西北军中。

大宋与西夏连年征战,其中大宋最犀利的手段就是不停的在各个要地关卡修筑军寨,步步为营,凭借着强大的综合国力不停的消耗西夏的实力。

而修军寨,就少不了要用到土木砖石。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战略要地,要修建永固式城寨,更需要消耗大量的城砖。

以至于西北军中的大匠的技艺水平和烧制经验,甚至比汴梁城里的同行们更加精湛突出。

一部分大宋朝廷官员担心百姓修造过于坚固的坞堡,对抗朝廷,故而限制城砖在民间的使用。

但是二狗却不担心这一点,他甚至巴不得所有的百姓的房子都坚固的像堡垒一般。

所以当二狗着人建窑烧砖的时候,却直接着人从两界门户处的修造工地上调了好些经验丰富的烧窑匠人,然后给人给物让他们直接烧最好的城砖供百姓修造城镇屋舍。

当然,在这个时代烧砖造房子最大的难点,还真不是技术,而是生产力的问题。

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的自动化造砖胚机器,每一块砖胚都需要匠人细心揉制,一个匠人一天下来顶了天也就造个百十块砖胚,再加上前面的取土和泥,后面的装窖、烧窖,想要制造能修筑一座城镇的砖胚,那需要的人力物力却是海了去了。

况且造城砖对主要材料粘土的要求很高,而最便捷的造砖粘土来源,就是那些个早已被百姓们耕种熟了的良田。

而这也是朝廷禁城砖私用的另一个原因。

试问若是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