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俱寂
—晋江文学城—
—瑶花玲著—
在一片荒芜的文坛,《大正游记》如同那沙漠中心新生的绿洲。
“清越”这二字便成为了那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的存在就如同钻石般珍贵,荒芜的文坛由他改变。
那象牙和黄金铸造了他的双手,落笔的曲线将重写历史。
——作为目前霓虹文坛最具有地位与话语权的新潮社所出版的《新潮》,在最新一期的期刊中,对《大正游记》和它的作者“清越”给予了如此之高的评价。
在未来,这段文字将被作为“历史的里程碑之一”而传颂,而每位作者也将自己的名字能在《新潮》上留下痕迹作为目标和荣誉。
无人不用笔墨追寻着,来自上一世纪的那位横空出世的文坛新星。
【《新潮》,它是日本的全国性纯文学杂志,它有着极高保证的评委审团,近几年新潮的评审也逐渐定型,倾向最保守、最注重文字功底本身的文学作品,其基本上公信力与水平毋庸置疑。
如此的评审标准,连续几年出缺都不足为奇——这也算是侧面证明新潮的严格。】
在仓吉野树为清越介绍了文坛里最具有象征意义的评审机制,以及“新潮”这一极具地位与话语权的存在后,清越有些微微地惊讶。
他没料到自己会被这家杂志社采访,而且还向自己迫不及待地递出了他们的橄榄枝。
即便他这位新起之秀只拥有一部作品,但那不俗的文字功底与直击心灵的内容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他们。
“清越老师有足够的实力!若评审团有您助力,相信新潮的未来会更加的盛大!”
——那封字迹工整的信是如此写到。
在大正这个有着巨大变化的时代,《大正游记》以比工业的石油更加“易热”,比□□炮弹更加激烈地“轰炸”着整个霓虹。
如同一粒小小的石子被扔进水潭却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浪,以石子为中心的波浪逐渐向四周扩散着,逐渐冲上了霓虹社会热度的巅峰。
在这个时代没有智能手机出现,更没有互联网,数字媒体还未出现,那达到巅峰的热度尽在全国的纸张上出现——
几乎所有的杂志社和报社都报道着这部作品,而人人都参与到了对它的评价当中。
杂志和报纸毫不在意篇幅与笔墨地夸赞它,或是请一些所谓的老资历者对此进行一定的讽评。
一时间,《大正游记》仿佛成为了时尚,无人不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有些人侃侃而谈、高谈阔论地评价着此书——
即便他们也只是看过一些评论文章,甚至从未过此书。
自然,人们对于它的创作者“清越”也甚是好奇。
人们纷纷猜测着能够写下如此文字的人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
这段时间,出版社也因此忙得转不过头来,因为大大小小的杂志社或报社都发出了会面邀请,而这架势仅仅是仓吉野树一人是无法招架得住的,于是清越又被分配了好几个临时的编辑。
为了应付这股热浪,几乎整个出版社的人都被出动且忙得不可开交。
继上次的那张名单后,清越又持续收到了一叠整理好的邀请名单。
甚至,还有狂热的书迷成堆地来到编辑部,就为了知晓“清越”此人的原貌。
而不知为何,“清越似乎常与好友出现在一家书店”这一小道消息突然流传甚广,这也就导致仓吉野树的书店每天都迎来了一众热情粉丝的“光顾”。
清越不得不好几日没去仓吉野树的书店,只能等待这股热潮慢慢地消下去。
因为有关清越的采访进度跟不上人们的这股热情,在第一份有关采访发布前,社会上已经对“清越”此人进行了许多猜测。
有人说这是一位隐者,那通透的双眼透过了层层迷雾,终是看见了世界的真实模样。
有人说这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先生,有着不俗的家世让他拥有了如此之广的眼界与认知,那纤细沉稳且直击心灵让人信服的文字有着属于一家之长的严厉。
有人说这是一位游走在霓虹的外国旅客,他用双眼记录所看见的一切,观察与欣赏日本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最终也著成了这一本如此宏伟的游记。
.........
民间流传的版本越来越多,“清越”这个形象逐渐在人们的心中神化,甚至是带上了一些传奇色彩——
甚至有人编造出了清越在梦中受到神明的恩惠,以至于得到了窥探世界的能力,才创作出了如此的作品。
在听到这样的传言后,清越为此是哭笑不得。
“那么清越老师对于大众对您如此之高的关注度与评价有何看法呢?”
来自新潮社的记者双眼紧紧地盯着对面的男子,手中的笔却是一刻不停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不断从脑中涌现而出的稿词。
手上一刻也不停,记者的心情也愈发的激动澎湃,有谁能想到大正游记的作者,是这样一位貌美且年轻的男子呢?
男子一头黑丝如瀑轻扬于空中,上好的绸带都不及其千分之一。
那一袭白衣胜雪,带着媚情的桃花眼似潺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