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 136 章
李悦在胶州就隐约听说了消息,说是李治在一次散朝的时候晕厥了一次,御医费了不少功夫,才算是将他救醒了,只是,御医也直说了,李治这个情况只适合静养,不能再舟车劳顿,更别说是做什么重体力的事情了。
很显然,封禅其实就是一件重体力的事情,虽说爬山这种事情,可以直接坐着辇车被人抬上去,但是,要穿着全套的礼服走一整套的流程,这绝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皇帝的礼服跟常服完全是两个概念,常服嘛,可以不用太讲究礼制,但是礼服就不一样了,皇帝的礼服叫做衮服,跟冕冠一起称作是衮冕,衮服上衣下裳,以龙、日、月、星辰、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为饰,另有蔽膝、革带、大带、绶等配饰。这鞋纹饰多半是用金丝绣的,哪怕金丝抽得很细,但是这玩意终究是重金属,所以,正常情况下,一套衮服就有一二十斤的重量,再加上十二毓的冕冠,还得保持一定的仪态,身体不好那肯定是撑不住的。
李治固然也有些好大喜功,但是总不能以自个的性命为代价来装这么一回,这一个装不好就变成笑话了!
事实上,李治这一病,也在朝野内外引起了不少议论,封禅这种事情,本身就带着一定的迷信色彩。就像是当年秦始皇封禅,半路上遇到了大雨,后来就被那些儒生说成是大秦没有天命,浑然忘了是他们这些儒生跪舔始皇帝,帮着始皇帝拼拼凑凑搞出来的一套封禅流程。李治之前封禅过一次,是在泰山,这次又要封禅,还改到了嵩山,难免叫人觉得这里头有问题,要么就是李治自个功绩不够,老天爷不愿意让他第二次封禅,要么就是嵩山这地方跟李治相冲。
当然,李治自个肯定是不肯承认的,或者说,李治其实没那么相信所谓的命数。在武后劝慰李治的时候,李治直接摆了摆手,说道:“朕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好,之前也不过就是调养得当,之前用了许多心力,又有吐蕃大胜的喜讯撑着,这才自以为自己已经大好了,实际上,朕的身体,如今自己也明白,早就不是年轻那会儿了,是真撑不住这样的事情了!”说到这里,李治不免叹息了起来,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能长命百岁呢?就算是徽钦二帝,都被羞辱到那个份上了,还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呢!而对于那些大权在握的皇帝来说,更是如此,只有足够长的寿命,才能让他们一直把握住自身的权柄,才能一直高高在上。
可惜的是,李治的身体不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不是记得李世民当年服用丹药,以至于背上生疮,痛苦不已的情况,李治还真是有心求助于道家的丹药,他这些年来,除了孙思邈之外,民间的大夫也看过不少,但是,就像是孙思邈所说的那样,他这个病,就是只能养着,以现在的医术,根本不能根治。所以,李治如今对于死亡也比较坦然,毕竟,他早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只是事到临头,李治还是有些遗憾。
主要是遗憾自个的几个儿子,一个个都不成器,也是他当年将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了培养李弘上面,为了防止再次出现贞观年间,几个皇子夺嫡造成的各种麻烦,李治将李弘捧得很高。但是谁能想得到,李弘小时候还好好的,成年之后,身体就不行了呢?这简直是坑爹!李贤一开始的时候觉得还好,但是真上来之后,就发现了他的不成熟,他太想当然了,而李治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李贤成长起来。而李贤如今已经被加急送到了吐蕃,李治甚至想着就算是自己驾崩了,也别让李贤回来奔丧了,免得回头李贤又被人利用,闹出什么事端来。
但是再一看剩下的两个儿子,哪怕李治当年自个做太子的时候,也是以仁懦著称的,结果轮到两个儿子一个赛一个窝囊的情况下,李治又觉得心里头堵了一口气,别提有多难受了!做皇帝的人就是这样,儿子太能干了,生怕儿子夺了自己的位置,儿子有些无能呢,又觉得儿子不类己,叫人生气。
只是事到如今,李治也没有别的选择,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召见朝臣,判断他们的立场,恩威并施,希望等自己驾崩之后,这些朝臣能够帮着新帝稳固朝局。当然,不管是哪个儿子登基,武后肯定是要摄政的,别看武后年纪比李治还大几岁,但是,武后如今看起来可比李治年轻多了,李治很怀疑,以武后对于权力的渴望,自个儿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亲政。不过,有道是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李治虽然不至于这般没有担当,但是他自觉自己能做的已经做了,儿子要是再不争气,他这个做阿耶的总不能死了还得给他们操心,所以,李治便也不再多啰嗦,然后直接了当地就定好了日后继任皇位的人选,也就是李显。
李治也没搞什么先册封太子的把戏,册封太子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他如今这个身体,是真撑不住这样的折腾,别搞得流程还没走完,自己就先驾崩了,因此先留下了遗诏,等回头再跟几个重臣确认一下,干脆利落还省事。
武后对此并没有反对,如今就这两个儿子在身边,选谁不是选呢?李显又占了年长的便宜,自然是他即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在武后看来,选择李显其实比选择李旦更好一些,李显是个耳根子很软的人,他跟王妃韦氏感情很好,甚至不能说是感情好了,他就是个标准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