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见过了宁州这边的官员之后,李悦看似正常,心里头却有些嘀咕。
宁州算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了,但是听一听这些主官的姓氏,就差不多能猜出他们的来路了,姓崔的,姓李的,姓裴的,嗯,还有个姓程的,是卢国公的族侄。李悦现在很能理解,为什么后来武则天会大开杀戒,麻蛋,下面像样一点的官职都被那些世家的人占完了,出身一般的只能给这些人做辅官,甚至是那些杂官。武则天为了地位稳固,不干掉这些人才怪。
这些人对李悦也就是表面上的恭敬,若是李悦再大一点,或许还没什么,但李悦这点年纪,轻视他是难免的事情。李悦也没指望自己有什么王霸之气,能让人一见之下,就直接俯身下拜,他只需要这些人不要掣肘自己就好,另外就是,这些人就算是有个好姓氏,也不过就是那几个家族的旁支族人,自然也不值当李悦分享利益。甚至,李悦最好别跟那些世家掺和在一起,就算不能明目张胆地划清界限,最好也离他们远一点。
不过,就算是宁王,想要在宁州这地方做成什么事,官府也是绕不过去的,毕竟,宁州说是他的封地食邑,但是并不是他的封国,他能做主的地方很有限,所以,许多事情就需要官府的配合。
为了坑长孙无忌一把,李悦要冶铁,但是冶铁也不能说干就干,毕竟,宁州距离突厥,吐谷浑都不算特别远,冶炼出来的钢铁万一落到他们手里,岂不是糟糕。到时候长孙无忌倒打一耙,说李悦勾结外族,企图祸乱中原,那可就百口莫辩了。所以,李悦得找个由头。
李悦在路上就想好了由头,那就是马蹄铁。这时候什么高桥马鞍,什么双边马镫早就有了,但是马蹄铁嘛,中原暂时还没有,一方面是冶炼技术还有产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暂时还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马蹄铁的意义其实很重大,中原适合养马的地方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区,这边还有大片的草场,民间养马不仅不成规模,而且养出来的多半也只能作为挽马,不能作为战马使用。大唐一直保持着相当编制的骑兵,而骑兵每一次出战,战马的损耗都是一个大问题,那种相对平坦的地方还好,到了戈壁之类的地方,就很容易伤到马蹄,马蹄若是受损严重,想要恢复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马蹄受损的战马是不能再上战场了,这是对骑兵性命的不负责任。即便没有遇到那等极为粗粝的地面,但是,常年累月地奔跑也会损伤马蹄。因此,战马普遍服役时间不会很长,马蹄磨损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只能退出作战序列,作为挽马使用。
中原本来就不像是草原,有着大片的草场,为了保持对周边各国的优势,不得不维持相当数量的骑兵编制,除了自家养马之外,还不得不向草原采购战马,为此每年都要支出很大一笔钱财。
而若是有了马蹄铁,别的不说,起码战马的损耗就会少很多,而且那等经验丰富的战马服役时间也能变长,这对于骑兵来说也是好事,毕竟,骑兵想要跟自己的战马达成一定的默契,也是需要时间的。
有着这样的想法,才在官邸安顿下来的李悦就命人找来铁匠,给王府的马都钉上马掌。
一开始大家都是当做笑话来看的,给马钉马掌,回头别被一蹄子给踢飞出去。那些负责干这事的铁匠刚开始也是战战兢兢,不过等到看清楚了马蹄的模样之后,他们心里也就有数了。马蹄上有着厚厚的角质层,这其实就跟指甲一样,只要不是胡乱修剪,其实是不疼的,而马掌上的钉子也只需要钉入角质层就行。
先拿了几匹普通的挽马试了试手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起来了。在适应了马蹄上多了几个铁片之后,那些马很快就行动自如起来,李悦还专门让护卫选了比较粗糙崎岖的地面试着跑了几圈,一切都很正常。
然后,宁州这边的铁匠就变得抢手起来了,但是,铁匠抢手有什么用,你得有足够的铁料才行,宁州刺史崔焕已经是看到了商机,借口向圣人禀报,假公济私给崔家那边也送了信,表示铁料要涨价了,可以搞起来。
别以为古人半点不懂经济,要不然低买高卖,囤积居奇的事情从哪儿来的。崔家说是以经学传家,但是没钱的话,饿着肚子研究经义吗?所以,抓住机会能捞一笔是一笔。何况这次不是普通的一笔横财,大唐所有的战马挽马都要钉马掌,这就是一个不小的买卖了。何况,也不光是铁料的事情,还有其他呢。崔家占个先机,起码能赚个十万贯吧!
房遗则之前就写了折子送往长安了,如今瞧着崔焕居然想要从中分功,不免有些气恼,不过,他拿崔家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又写了封家书给房遗爱,让他们回头好好告崔焕一状。
不管怎么说,马掌的事情一出,铁料自然是涨价了,长孙家还有其他那些民营的冶铁作坊立马找了借口,捂住存货不卖。民间能冶铁的,自然都有背景,何况法不责众,太尉自个带头等着赚朝廷的钱,他们要是不跟上就是傻子。如此一来自然影响了马掌的普及,官营的铁料用在其他方面尚且不足,哪里能挤出多少来做马掌,顿时,军方那边难免有了怨言。
李治也是气恼,你是我舅舅,如今权倾朝野,还差这点蝇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