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在清宫当团宠 > 第159章 第 159 章

第159章 第 159 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钱,五台山上又多是皇家寺庙,随随便便就能腾出来大片地盘给他建学堂,再加上鄂伦岱这个代理巡抚在,干什么都方便。

“我请了傅眉傅竹岭当书院的山长,等过些天书院建成,傅山长也就到了。”太子爷笑眯眯说着,怕老四想不起来傅眉是谁,有提醒道,“傅竹岭,傅山的长子,那个康熙十七年把咱们汗阿玛气的回乾清宫摔桌子的大能人。”

“就是那个傅青主?”四爷挑了挑眉,嗤笑一声回道,“能请动他的儿子,二哥倒是有本事,那老爷子没有和儿子断绝父子关系?”

“山人自有妙计。”太子笑的更开心了,他既然挑了傅眉当山长,自然有法子把人弄过来,傅山是个软硬不吃的硬骨头,傅眉的脾气可没那么硬。

再说了,他能在书院教书,他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当山长,同样从事教育业,谁比谁高贵?

傅山,据称于学无所不通,警示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在三晋之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称医圣。

不过这人医术虽好,却不以行医为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家学渊源,据说傅家先祖连续七八代都有治书成家,在读书人中地位颇高。

尤其这人是个有本事的,崇祯年间,山西有个官儿捏造罪名诬陷他的老师,直接将人下狱,傅山一怒之下直接联合数百名生员联名上书,还带着一群生员在京城四处发传单给他的老师鸣冤,当时就轰动了整个京师。

那个时候会用舆论手段的可没几个人,可见他的厉害。

傅山在老师被平反之后就返回山西精心治学,不光读儒家的经史子集,连佛教的佛经也没有落下,后来山西动乱不断,明朝灭亡,这个硬骨头先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又拜五峰山的道士为师,穿红色道袍号朱衣道人,明目张胆的和入关的清朝廷作对。

朱衣,朱姓,只要不傻都能听出来是什么意思。

这人反清的心思从来没打消过,终顺治一朝闹腾出来不少事情,偏偏他又真的有才又会经营人脉,他们家汗阿继位后要笼络人心,尤其是这些明朝遗老,无比让他们没了反清复明的念头,不光开了鸿儒博学科,还招领各地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这人傅山被推了,却死活不肯进京,那叫一个能折腾。

以病拒绝参加考试,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不叩头谢恩,差点把他们家汗阿玛气个半死。

但是生气也没办法,要笼络人心,就得憋着任他们撒野,不光不能降罪,还要表现人君的大度,要优礼处士,于是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老爷子回到山西之后,不少地方官都去拜访,不过人家不光对皇帝摆脸色,对地方官一样爱答不理,别人称呼他“内阁尚书”,他自称为民,把那些地方官尴尬的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直到现在,傅老爷子还是和官府势同水火,简直就是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太子没打算从傅山身上下手,老爷子年纪大了,万一不小心戳到他痛处再把人气出好歹,最后挨骂的还是他,机智如他,直接请了老爷子的长子傅眉当书院的山长。

山西人不乐意家里的孩子进学堂,一方面是商贾之风盛行,另一方面就是这地方穷,有钱人不乐意送孩子学习,穷人又交不起束脩,于是恶性循环,越来越穷。

那些隐居的大佬们也不会送孩子去乡里县里的学堂,不管什么时候,读书人都有自视甚高的毛病,如果在京城,国子监有学识渊博的老师教导,他们可以把孩子送过去,现在把孩子送到国子监就是政治不正确,送到乡里县里的学堂,那些夫子还没他们自己有本事,不如自己来教。

总之就是,越教不出好学生,书院越没落,书院越没落,就越教不出好学生。

官员的考核和所治之地考中秀才举人的人数有关,山西这边的官一直拿不到政绩,自然也越来越不上心,所以在太子提出要在五台山建立书院的时候,鄂伦岱还没有发话,官场上下就迫不及待的答应下来。

甚至怕太子爷寻不到合适的地方,另外找了一大片比之前定下的地方还要好的地皮来供太子折腾。

太子爷也不全是自掏腰包,书院不只买地皮盖房子花钱,后续投入更多,于是,机智的太子殿下在房子没盖好的时候就让人弄了块巨大的石碑,把他和鄂伦岱的名字还有他们捐赠了多少钱写上去立在五台山脚下,让所有到五台山礼佛的人都知道,太子殿下和巡抚大人自掏腰包,要在五台山建书院,要为山西的学子做贡献,收徒不要束脩,只看资质和意志力。

这年头,干哪一行都要名声,为山西学子做贡献那么好的名声没有人不心动,山西这地方说穷很穷,说富也是真的富,商人不是傻子,看到碑文后为了和朝廷攀上关系,自己就会捧着银子过来捐钱。

只要钱到位,其他的都不叫事。

太子心里想的美,等他把建书院的钱弄到手,回头到京城就去户部报账,等户部把他掏的那些钱补上,相当于他一分钱不花就办了座名扬天下的书院。

书院不光要有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也要跟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