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数风流人物 > 辛字卷 第二百六十六节 人事是第一要素

辛字卷 第二百六十六节 人事是第一要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吴道南在京通二仓大案之后不问政务的趋势越发明显,冯紫英估计这是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来因为秋狝在即,皇家秋狝意味着皇上对皇子们的考核进入一个新阶段,诗文、经义和时政策务,另外射猎武技也勉强可算,但相比前三项分量要轻得多,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只要身体康健即可,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射术和武技。

同时这里边还有一个潜在因素,甚至在这个阶段比前几项都更重要,那就是皇子们在士林中的名声。

永隆帝骨子里对诗文和经义都不是太重视,但是这是士林文人引以为傲和与其他人区分的根本,尤其是经义,所以表面上依然要格外推崇,但时政策论才是永隆帝看中的关键。

这几样里边诗文经义皇子们都大略有些几处,唯一缺失一点的可能就是时政策论,但这也怪不到皇子们,之前不允许他们参政议政,他们自然没有锻炼机会,但现在不一样了,永隆帝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几位皇子,进而加以筛选,而时政策论亦可在日后时间乃至于登基之后来慢慢培养提升,而在士林中的名声威望反而成为一个关键要素,这关系到朝中士林文臣对你的认可度。

永隆帝最为遗憾的就是自己在士林文臣中的名声不算太高,比自己的长兄义忠亲王逊色不少,特别实在江南,这也是他即位之后只能战战兢兢谨慎行事的主要原因,无他,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朝中文臣们都对他不太看好,这让他一度极为苦恼。

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更希望儿子们能在这上面汲取教训。

那么如果现在就能在士林中有一份良好的口碑名声,无疑是对日后一旦即位就能赢得较为稳固的士林支持度大有裨益,也有利于朝局稳定,甚至在日后施政时也能轻松更为游刃有余。

正因为如此,近期几位皇子都十分活跃,频频参加各种文会诗会,力求能够在这期间让各自名声得到较大提升,这也给了吴道南这种在京师城中素以文才著称的文臣很多机会.

几乎每一家举办的文会诗会都要邀请吴道南到会,吴道南也是乐此不疲,加上也传言明年初,可能他就会卸任顺天府尹接替顾秉谦出任礼部尚书,所以他就更对顺天府的这些俗务感到厌烦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吴道南意识到自己在政务上的确不擅长,有时候插手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引来上下质疑,有损自己形象,所以他现在也越发撒手。

再加上京通二案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压力也让他不寒而栗。

他本来就是一个怕麻烦不抗压的性子,多来几个找上门来的有来头的角色,就让他左右为难。

既怕拒绝引来对方不满,得罪的都非富即贵,日后遗患无穷,可应承下来又无法处理好,还要担心来自都察院和刑部那边的非难,所以他更是对这类事务敬而远之,和冯紫英的甘之若饴截然两样。

正是这样一种情形,给了正好利用京通二仓大案确立了自身威信的冯紫英以极大机会,让他可以没有多少顾忌的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对整个顺天府衙“班子”结构和人事组成进行改造调整。

当然作为一份府丞,像治中、通判、推官、儒学教授的职务他是无权插手的,甚至连经历、照磨、知事这类有品轶的官员他也无权将其解职,但是作为府丞他却能够利用手中权力采取排挤、削弱和边缘化自己不满意的角色,甚至迫使你自己主动辞任。

而冯紫英更为看重的吏员这个层级,那作为府丞就有权力进行处置了,只要有合适理由,甚至不需要理由,只要认为你工作不力,能力不足,都可以予以解聘,重新安排自己人来上岗。

顺天府这样的核心大府,其庞杂的事务,不是那么三四十个有品轶的官员就能玩转的,这里边关键还在于吏员这个群体。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其本意并非指衙门永存,而是指官员常来常往,而吏员基本固定。

像六房的司吏、典吏、书办、协书,统称书吏,多达百y余人,他们几乎垄断了整个吏员群体的中高层,权力和影响力相当之大,有些手腕老辣历练成精的书吏更是能架空上司官员,成为隐形黑手。

相比之下如三班衙役、禁卒、仵作、刽子、门子、铺兵、斗级、库子,虽然人数多达千余人,甚至在外界普通百姓看来更能作威作福,耀武扬威,但是论层级‘已经算是吏员中下层的角色了。

在京通二仓大案了结之前,冯紫英只是借势对吏房和刑房两房的司吏进行了调整,并未真正对整个六房太大动作,但是现在时机日益成熟,冯紫英就觉得可以动一动了。

吏房司吏李文正现在算是冯紫英的铁杆心腹,是从刑房司吏调任来的,相较于在永平府时兵房更重要,在顺天府这种京畿要地,兵房所管辖的民壮和急递铺这些事务就要让位于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治安的刑房了。

吏部礼兵刑工商,现在是七房,在顺天府,吏房固然是毫无疑问第一房,那么能够和户房争夺第二位的只能是原本排在第五位的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