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一更)
在武林郡那座被后世称之为“潜龙所在”的府邸,这一对“千古君臣”的初次见面,并不如史书上所描述的那般君臣上下相得,其乐也融融,反而是有些机锋半露的,暗潮汹涌的。
“先生能来,乃我之大幸,然先生不惧来日,‘旧人’唾弃之,曰‘弃明投暗’乎?”少年的脸上唏嘘不已,仿佛都是在替这位谋士考虑。
毕竟他当初可是能让自己朋友的母亲陈氏出面的,怎么想,都知道这厮和寇怀准是十分亲近的关系,甚至和陈氏也是较为愉快的关系。
这处处替他思量的话,让风和颂当真无法不感动,他脸上都是动容之色,感激道:“如公子所说,我等并不为一朝一国,而是为了华夏民族,为了这蒸蒸生民。纵使故友相弃,也在所不惜!”
“说得好!”温如瑾高兴极了,伸手亲切地执起了风和颂的手,另一只手指向墙壁上挂着的那大大的地图,说,“今日或许有人会辱骂你、唾弃你,但是你的功绩,历史都记得,千百年后,子孙后代们提及你,便是无尽的美名,因你为挽救这天下苍生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话说得风和颂是心中汹涌澎湃,激动难言。
这不是平凡庸碌的州牧公子,这是眼界屹立于泰山之上,心中沟壑能容纳芸芸众生的一代明主!
或许,传言是真的,他——真的是仙人下凡!
激动万分的风和颂,看着温如瑾的眼神充满了一股难以描述的惊叹,仿佛在看着一个奇迹,而不是一个人。
此子之聪慧与气度,人间千百年,何曾得见过?怕是天上来人!倘若他不是仙人,那为何会有仙人偏偏在梦中收他为徒,不收其他人呢?
约莫是华夏裂土,人间熔炉,这位慈悲的仙人见了,甘愿下凡,投入苍生之中,以期挽救这一切。
想到此处,风和颂看温如瑾的眼神,从惊叹,转变为了深深的敬佩。
温如瑾:……?
他并不知道风和颂的脑子里在想什么,如果知道的话,他会为这位先生的究极脑洞给点个赞的,不过不知道也并不妨碍他将人才利用起来。
“既然你我二人同心同德,日后我有何事,必定都与先生商议!”温如瑾说得一脸正气凛然,拉着风和颂就走近那地图,伸手一展开,“先生请看,我荆州大将薛青掣此刻已拿下益州,不日便能拿下梁州,然因匈奴汉国与成汉国的干预,大军在此处正焦灼……”
见温如瑾要说正事,风和颂面上的神色也严肃了起来,他原本不紧不慢轻轻摇晃的羽扇,此刻摇晃的弧度要小了很多很多,摇动的频率下降,摇晃的速度也跟着下降……
风和颂确实是个人才,仅仅是他侧身附耳,认真倾听的模样,就能叫讲述者心情愉悦,于是温如瑾便事无巨细地说清楚了自己的谋划。
越是听,风和颂心中就越发的惊骇,纵使已经把眼前这个少年当成是仙人下凡,但是仙人下凡历劫,不也得喝了那孟婆汤,忘却前程往事?为何这少年,竟然有如此涛涛之计!
从细节,到全局,该有的都有,该考虑的都考虑了,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蜿蜒前行,既解决了己方的困顿,又能使得友军有所得,还可使自己攻下华夏民族的心病——长安城。
一箭双雕尚且不足以描述,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风和颂如何都不会相信,这竟然会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能提出来的计谋。
此时此刻,风和颂心中的惊叹,远不是表面上能表现出来了,他握着羽扇那竹柄的手,都已用力到手指关节泛白。
温如瑾刚说完,就一脸请教地问:“此一计,先生以为如何?”
“公子此计甚好!”风和颂严肃地颔首,手指跟着话语在地图上移动,“公子已然将所有情况都顾虑到了,此计甚秒,此乃围魏救赵是也,不仅如此,倘若一切顺利,两年内,公子可拿回长安城,此乃千古大功一件!”
风和颂说得十分慷慨激昂,温如瑾面上动容,脸上却最终涌现了复杂的神色,然后他装模作样地遗憾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他这叹气的模样,基本上就等于在脸上写着——可是……
一切未尽之意,尽在这欲言又止,苦涩遗憾的表情中。
风和颂是何等敏锐之人,哪里会注意不到这么明晃晃的表情,他面上一肃,道:“公子可是还有疑虑?方才公子所言,你我二人同心同德,公子有何顾虑,尽可告知于我,我愿替公子解决所有后顾之忧。”
“唉,此计甚好,然而缺了关键的一环。”温如瑾的手指,落在了“豫州”的标记上。
然后,他看着风和颂的眼睛,说:“先生以为,谁能说服豫州牧出兵?”
“在下可!”风和颂是何等人精,电光火石之间,他就明白了温如瑾的意思,这个极为特殊的任务,明晃晃就是为他安排的,明明白白就是在等着他的。
看来这位小公子的城府极深,风和颂心下一凛,明白了一切,知道温如瑾并不介意自己曾与他道不相同,但是他会介意自己是否有真正的实力。
故而,这一个游说豫州出兵的任务,既是对他的考验,也是他向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