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识的谭老爷。
几人再次拱手,神色变得尤为谦卑,“晚辈眼拙,还望谭老爷见谅。”
“童言无忌,还望诸位莫当真。”谭盛礼拱手,沿街继续逛,经过书院门前也不曾停留,几人觉得奇怪,他们前两日到的绵州,进城后就去书铺买绵州书院几位先生的佳作,又熬夜背熟,今日来则是想上门拜访,看看能否取得进士老爷授课的请帖。
要知道,数量有限,送完就没了。
而这位谭老爷,似乎完全不着急。
为首的男子上前两步跟上谭盛礼,“谭老爷不想要书院的请帖?”
谭盛礼扫了眼两旁的铺子,没有回答。
来之前有点兴趣,此时半点兴趣都没了。
这时候,后边急匆匆走来几个外地人,叩响书院的门,呈上拜帖,既激动又喜悦地在那候着,见状,后边有人催男子,“又有人来了,咱们还是先拜访山长大人拿到请帖再说吧。”
男子皱了皱眉,朝谭盛礼拱手,转身先去了书院。
大丫头仰头望着谭盛礼,她虽年纪小,却也懂察言观色,“祖父,你不高兴吗?”
“不是。”谭盛礼收回视线,“有些失望罢了。”
大丫头转身,望着走远的几人,觉得祖父不是对他们失望,至于对什么失望,大丫头答不上来,“祖父,街上没有卖糖葫芦的...”来时她到处张望,不仅没看到卖糖葫芦的,连吆喝声都不曾听到。
谭盛礼笑笑,“走吧,去前边,前边有糖葫芦卖。”
大丫头买了三串糖葫芦,说给乞儿叔叔和妹妹都买一串,谭盛礼夸她做得好,带着她在街上闲逛半日,除了糖葫芦,还买了些桂花糕,二丫头长牙后闲不住,时时想抱着东西吃,糖葫芦她咬不动,桂花糕没问题,他还去布庄买了几匹布,给乞儿做身冬衣,乞儿总说不冷,日日穿秋衫不是法子......
祖孙两在街上吃了面回的,刚进门,就看谭振兴从屋子里冲出来,眼神幽怨,“父亲,你们下馆子去了?”
谭盛礼:“......”
又看大丫头手里拿着两串糖葫芦,抱怨更甚,“大丫头,又缠着祖父买糖葫芦了?你知不知道绵州物价多贵,这两串糖葫芦要拿一捆柴换啊...”何况他们不曾外出砍柴,哪儿有钱买糖葫芦,大丫头骄纵,太骄纵了。
谭盛礼:“......”
谭盛礼心情不佳,再听这话,心头火气更甚。
不出意外的,这日谭振兴又挨了打,如鞭炮响的哭声响彻天际,惊得周围邻里纷纷出门张望,铁匠家门前,有老妪问,“新搬来的那户人家?”
铁匠点头。
老妪想想,“看他家像是读书人,为何会这般?”她见过那户人家的闺女,天蒙蒙亮就提着篮子去集市买菜,模样耐看,面相也好,看着就是温婉会持家的人,她还见过那户人家的儿媳妇,天天抱着木盆去小河边洗衣服,从不和人说话,静静地蹲在那,洗完了就回家,她也见过那户人家的老爷,气质出众,曾在书铺前徘徊不去,并未因铁匠不在就生出罪恶之心来。
顶好的人家,怎么会传出杀猪般的嚎哭声。
而且听声音,不像孩童。
“会不会出事了,要不要去瞧瞧?”
铁匠正琢磨,哭声突然小了,他迟疑道,“应该无事吧。”
“咱们这片多少年没人搬来了,突然搬来这么户人家,我倒是喜欢得紧。”
这片居住的多是老者,年轻人嫌这风水不好,去外边买宅子不肯回来,而她们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地不肯搬就继续住着,街坊邻里都熟得很,搬去外边闹哄哄的心里不踏实。
几年里,举家搬来这片的就那户人家而已。
“他们姓什么啊。”
“姓谭。”
“谭啊,谭是好姓啊...”老妪感慨了句,待哭声没了,杵着拐杖回家了。
而此时的谭家,谭盛礼收了木棍,平静地问谭振兴,“可知错了?”
谭振兴忙不迭点头,“知道错了。”
“错在哪儿?”
谭振兴:“......”他都认错了还得说吗?谭振兴不认为自己错了啊,绵州物价高,勤俭节约是好事,不知父亲为何揍他,认真思索片刻,小声道,“大丫头年纪小,儿子作为父亲,不该与她斤斤计较...”
“还有呢?”
“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父亲下馆子不带我们,君子重在养性,而非满足口腹之欲...”
“还有呢。”
谭振兴懵了,还有?还有什么...
谭盛礼轻飘飘地问,“答不上来了?”
谭振兴跪地磕头,“请父亲明示。”
然后,又是两棍子,谭振兴哭得伤心欲绝,因为到最后父亲并未告诉他还有什么,这次不问清楚,下次保不齐还得犯同样的错误,回到书房,他问谭振学,谭振学在做功课,不好分心,指了指谭振业,示意谭振兴问谭振业,谭振业叹气,“大哥,你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别动不动就哭啊,外边安静,你这放声一哭,方圆两里都听到了。”
谭振兴揉了揉屁股,翻白眼,“挨打的不是你你当然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