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秀姑是个很简单的人,不管是生活还是往来的圈子都一眼能看到底,所以相关情况也很好摸清。
秀姑平日里很少出去活动。
多数时候,她都会待在老太太跟前,除非是有要事让她出门办,但那样的情况,这些年屈指可数。
秀姑自己也没有什么想出门的念头,总喜欢待在屋里。
这样的话,平日里她能接触到的人,除了府中的家仆、杂役,就是韦十八和明北这样与景家来往较为亲密的人。
顺着这个思路,景老很快将家仆杂役排查了一遍,并未发现谁会不识趣地在秀姑面前说嘴。
眼看着范围越缩越小。
景老忽然想到什么,悄声询问自家夫人道:“北郎平日里登门拜访,探望老太太时,是你在跟前陪着居多,还是秀姑在跟前的时候多?”
北郎,就是明北的小名,只他们自家人才叫,以表亲昵。
师娘闻言有些吃惊:“你的意思是……”
她仔细回忆了一番,皱起眉头道:“他和十八过来探望老太太时,我一般都会亲自去厨房张罗吃食。这样说来,的确是秀姑陪在跟前居多。”
景老听了,若有所思,然后又低声道:“北郎和秀姑,年龄相仿,应当是前后脚进门的。我还记得,最初有段时日,老太太很喜欢将他俩一块儿叫到跟前去说话。”
师娘点了点头:“是这样的。”
秀姑当年先进府,去了老太太跟前。
明北比她晚些来,但也没差几个月。
那时,师娘与景老婚后一直无子,但伉俪情深,也没有叫外人插足感情的意思,所以才起了收徒的心思。
机缘巧合之下,便收了明北。
名义上,明北是被他们认作徒儿,实际则是当作干儿子看待的。
后来,再收十八也是同样的想法。
他们景家的情况很简单。
老爷子去得早,老太太膝下本来有三个孩子,早年经历了一番折腾,夭了两个,最后就剩下景老一个。
所以,老太太只全心全意盼他们好好活着,也没太多要求,很是尊重他们的想法,包括接秀姑进门,以及收徒的事。
老太太对秀姑如何,自不必说。
之后明北进府,得知他还救过景老,老太太也是爱屋及乌,拿他当孙子看的,一见到人就忍不住嘘寒问暖地关怀,还经常给他做衣物和鞋子穿。
有阵时日,老太太总是把俩人一起叫到跟前说话、吃饭。
这样想来,秀姑和明北的确会熟悉一些。
因为等他们收十八当徒弟的时候,商队就忙碌起来了,两个徒儿都很难有空来看老太太,只偶尔才能过来。十八和秀姑见得并不多,估计只是点头之交而已。
大概想通了关节,景老便转过头,开口对秀姑说:“这么多年,只能窝在府中陪老太太,也是委屈你了。”
秀姑一听,立刻摇头
道:“老爷,我并不委屈,我很愿意陪着老夫人的!”
景老语重心长道:“你这些年尽心尽力,我们自然看在眼里,你也和我们的家人一般。且你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心里也都有数。我知道,你是最盼着老太太好的人,从未想过要故意使坏的,对不对?”
秀姑一听,眼圈竟然有些发红。
她狠狠点了下头,竖起两指朝天道:“是,我对天起誓,我是真真盼着老夫人好的!”
景老顿了顿,又放缓了语气:
“秀姑,已经相处这么多年了,我自是信你的。只是,如今你也看到了,眼下咱们一家人都过得疲惫不堪,包括老太太在内,没有谁能松口气的……”
“我说这话,绝没有怪你的意思,因为你一直养在老夫人身边,最是单纯不过。可我就是好奇,你究竟是听谁说了什么,才会冒出说那些话的念头呢?”
秀姑的表情忽然迟疑起来,咬着唇,用手磋磨着衣角。
景老见状,又道:“给你说话的人,也不一定就有坏心思。你若如实告诉我,我定不会怪他。毕竟,有时人的初心都是好的,只是最后得到了不好的结果……”
“或者,你不想说那人的名字,觉得像是说人坏话心里别扭,那就听我说罢。如果我猜对了,你就点点头,如何?”
“是不是北郎在你跟前说过什么话?”
秀姑闻言一惊,下意识睁大了眼睛。
见她这样,景老心里彻底有了数。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然后语气笃定地问:“好了,那北郎是如何说的?”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秀姑也没什么再瞒下去的必要。
她低下头,声如蚊蚋,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就是,他说,老太太生出这病,都是与老爷常年不在家有关。要想彻底治好她的病,就得让老爷长久留在家里陪着老太太才行。”
听到这话,景老攥紧了拳心:“还有什么?”
秀姑没注意他的动作,自顾自继续说道:“还有一次,老太太提过一嘴,说老爷你时常外出跑商,叫她想念得紧。”
“她说完那句话,就开始发呆,我听了也跟着发愁。当时明北哥也在场,在我送他离开的时候,他就和我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