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战略变化
由于电报机的普及使用,现如今的战争,真正实现了运筹帷幄当中,决胜千里之外!刘纬只需坐镇长安,便能与参谋本部一起指挥全国的战斗! 我们说过,汉国现行体制,是领军将帅在战术层面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在战略层面上,必须服从参谋本部的绝对权威!但有的时候,战略和战术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这个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就拿魏延举例!他在面对敌人南北夹击的情况下,突然率军斜插至穰县的行动,虽然看似明智之举,却造成了邓艾西进武当的结果,本来的战术行为,酿成了战略上的改变,这个时候,他就必须听从参谋本部的调遣了!.. 于禁不打武关了,反而去了邓县;邓艾率领南阳军主力西进武当,分明有进犯上庸,威胁汉中之意,战略方向完全不同了,这个时候的魏延,已经完成了救援张飞,解武关之危的战略目标,接下来该怎么行动,必须服从新的战略! 那么,新的战略是什么呢?参谋本部又有了两派不同意见!一派认为,魏延应及时率军回撤上庸,与守军配合,歼灭邓艾所部南阳军主力;张飞所部,战力尚存,应南下邓县,配合襄阳方面援军,与于禁决战! 总之,新的战略,是以消灭南阳军的有生力量为目标!只要把于禁和邓艾全部干掉,宛城亦可不攻自破,最终实现吞并南阳,威震中原的战略目标! 另一派意见则认为,邓艾西进的举动,是战略讹诈,他根本没有攻克西城的实力,要相信以孟优为首的无当飞军,可以坚守城池,将邓艾挫败于城下! 因此,魏延无需回撤,反而应该令他趁势北进宛城,围攻程武!同时,张飞所部获救以后,应南下邓县,与于禁决战,争取打通襄阳一路后勤补给线,以策万全! 总之,新的战略,是以攻克宛城为目标!只要能迅速拿下宛城,邓艾不过是只丧家之犬,无路可退,自取灭亡!更重要的是,现在全国战事陷入僵局,亟需一场胜利,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于全局有大利! 宛城陷落,司马懿的嚣张气焰亦会有所收敛,说不定就此罢兵,结束这场突如其来的全面进攻!届时,汉国方面是乘胜追击,还是见好就收,可以视情况而定,若有消灭晋国,一统天下之良机,亦不容错过! 可以看出,这两种意见的战略目标,其实相差无几,只不过一急一缓! 前一种意见,以消灭南阳军有生力量为前提,却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后一种办法起效快,立竿见影,缺点就是,没有前一种意见稳妥,需要冒点风险! 刘纬更倾向于哪种意见呢?按理来说,一生谨慎的他,理应采纳第一种意见,但是,持另外一种意见的参谋们,所说的两句话,却使刘纬十分动心! 邓艾率领的南阳军,虽号称主力,但人数不多,也就一万多人,他率军西进,直逼西城,怎么看都是为了吸引魏延回师来救,不大可能真想攻克西城! 因此,这就是一场战略讹诈,倘若真把魏延调回来,岂不是正中邓艾下怀?上庸三郡之地,地形险要,道路崎岖,顺流而下易,溯流而上难,魏延率军回师正是溯流而上,假如邓艾沿途设下伏兵,可够魏延喝上一壶的! 所以,还不如不搭理他,宁愿冒点风险,让魏延去攻宛城!此乃其一! 其二,留守上庸和西城的无当飞军,也不是吃干饭的,老将孟优更是深得刘纬信任,在此关键时刻,为什么不相信他们一定能守住西城呢?又何须调魏延回师? 倘若刘纬下令调魏延回来,大费周章不说,孟优知道了,也会十分失望,觉得刘纬不信任他,亦会影响无当飞军的军心士气,不利于团结! 综上所述,刘纬最终采纳了第二种意见,没有调魏延回师,而是令他去攻宛城;同时,命令张飞率领荆州军南下,攻打邓县,歼灭于禁,打通后勤通道! 这个决定,究竟是对是错呢?让我们随着战局的发展,慢慢来看吧! 此番战役,最憋屈的人,就是张飞!作为一员成名已久的老将,仗却打得如此窝囊,被围新野,还要别人来救,简直太丢脸了! 因而,张飞在获得新的命令以后,立刻整肃人马,迅速开拔,再次朝着邓县而去,发誓生擒于禁,击杀羊发小贼,一雪前耻! 荆州军将士们,又何尝不如张飞所想?太丢人了!此番,一定要拼尽全力,不辱使命! 问题是,此前张飞凭两万精锐,攻打三千人驻守的邓县,都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一次,于禁和羊发的部队加在一起,足有一万五千多人,岂不是难度更大? 这就要提到邓县外围阵地的布置情况了!此前,邓县阵地,大多以面向南边为主,目的就是为了抵御由襄阳渡河而来的敌军!可这一次,张飞是从北边而来,邓县北面的防御阵地十分薄弱,时间太短,来不及修造新的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