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两面算计
马顺其人,确实不值得信任,可司马懿却并不在乎!反正这支辽东降兵,他也用不上,只是为了减轻负担而已,就算马顺真的顺势投靠了轲比能,对司马懿来说,也只有好处,没什么坏处! 节约粮草的作用,我们已经说过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司马懿所欠下的人情债,终于不用还了! 古语有云,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欠了人情债呢,那就不好还了!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这个“涌泉”,到底是要付出多少水,才能报答当年的滴水之恩呢?恐将无穷无尽! 马顺救了司马懿一命,这笔人情债,太沉重了,更何况,这家伙还是马匪出身,贪得无厌,无论司马懿给他什么,恐怕都很难满足马顺的胃口! 还记得司马懿获救时,所发生的那段插曲吗?马顺居然在监牢内便向司马懿询价了,贪婪嘴脸,暴露无遗,司马懿也是无奈之下,说出了“不谋皇位,皆可允哉”的豪言壮语,可是,如果马顺真的提出什么荒唐要求,司马懿能答应么?肯定不能! 可想而知,一旦马顺的非分之想,没有得到满足,这家伙,还不得到处宣扬司马懿忘恩负义,是个白眼狼啊! 司马懿为了自己的名声,又不能惩罚这个救命恩人,简直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他巴不得马顺真的投降轲比能呢,这笔难还的人情债,也就可以一笔勾销了! 如果马顺不投降轲比能,不背叛司马懿,又该如何呢?司马懿的如意算盘,岂不是落空了吗?不用担心,这家伙喂狗的食里,都掺着砒霜,算计轲比能的同时,等于把马顺也给涮了! 诈降是计,需要暗箱操作,为了防止露馅,知道内情的人,当然越少越好! 因此,除了司马懿以外,只有马顺等几个马匪头目知晓内情,魏军上下,包括张郃在内,都不知道马顺他们是诈降,还以为是真的投降呢! 届时,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只要司马懿一口咬定马顺他们就是真降,并冠以反复无常的恶名,即便马顺坚称是奉命诈降,谁会相信他们?没有证据,马顺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有口难辩! 如此一来,恩人就变成了罪人,司马懿杀了他们,也不会惹来非议,那笔人情债,也不用还了,可谓一箭双雕,把轲比能和马顺玩弄于股掌之中! 可是,如此危险的诈降行动,马顺为何愿意承担下来呢?除了司马懿答应事成之后,马顺等人封侯拜将的承诺,令其动心外,这家伙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马顺之所以愿意投靠司马懿,是因为公孙渊行将覆灭,他不想跟着一起陪葬,顺便再谋一个更好的前程! 但他没想到的是,鲜卑人突然来了,且大军围城,司马懿危在旦夕,自己岂不是等于从一艘即将沉没的破船上,跳到了另一艘破船上吗?显然有违初衷! 因此,马顺的心里又开始盘算起来了,究竟是追随司马懿到底,还是赶紧另寻出路呢?他也很矛盾,决心难下! 由当下的危急形势来看,背弃司马懿,转投轲比能,似乎是个明智的选择,可问题是,鲜卑人愿意接受自己投降,并善待自己吗?另外,鲜卑人究竟能否打得下襄平城呢?这都是未知数!万一鲜卑人不争气,最终没打过司马懿,自己岂不是赔大了吗! 如果马顺可以选择,他宁愿去魏国朝廷,做一名大将军,享受侯爵待遇!相比之下,鲜卑人能给他的待遇差得太多,而且,已经在辽东待了这么多年,马顺早就受够了边远酷寒之地的艰苦条件,梦想着能去中原享福! 因此,若让马顺这就背叛司马懿,放弃已经到手的荣华富贵,他还真舍不得!但是,万一司马懿没打过鲜卑人,自己岂不是跟他一起吃了瓜烙,做了可悲的陪葬品吗? 当然,马顺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先跟着司马懿混,等到魏军真的守不住襄平了,再临机投降轲比能!不过,这么做收益太小,风险极大,亦不符合马顺的期待! 等到襄平即将城破,你才去投降,无尺寸之功,人家轲比能凭什么看重你呢?到头来,马顺等人,恐怕与俘虏无异,不仅没有任何好处,甚至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要投降,就得早点投降,而且越早越好,有利用价值,轲比能才会重视于你!但是,立场选择太早,就有押错宝的风险,万一赌输了可就前功尽弃了!. 此时的马顺,就好像一名赌徒,犹豫着究竟该押大押小,他也无法预料,究竟是轲比能笑到最后,还是司马懿力挽狂澜,因此,很难抉择! 岂料,就在马顺踌躇不止,犹豫不决之时,机会来了!司马懿居然召他过去,密谋诈降一事,马顺听了眼前一亮,这不正好是个可以脚踩两条船,以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天赐良机吗! 奉司马懿之令,前去诈降,马顺等人,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带着部队,离开襄平,躲灾避祸,并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