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望雪兴叹
军内不稳,北境不宁,给曹操此番南征,蒙上了一层阴云!然而,曹操的麻烦还不止于此,就在他下达了原地驻防江夏的命令后,又有几则坏消息几乎同时传来,令他十分震惊! 其一,濮阳东平,春荒甚久,百姓饿殍遍野,饥肠辘辘,数万人举旗造反,冲入府衙,绞杀官吏,分食仓禀,抢劫富户,死伤者不下千余; 其二,徐州淮阴,春季大旱,播种下去的所有冬粮,颗苗未生,百姓人心惶惶,就快面临断粮,而民间却出现了太平道余孽,名为张岛者,到处宣扬教义,蛊惑人心,动乱也在暗中孕育,似乎一触即发! 这两件突发事变,实际上只是兴鼎三年诸多问题矛盾的一个缩影而已,其实在曹操的地盘上,许多地方,今年都发生了各种自然灾害,河北的广大地区更是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倒春寒,致使许多土地霜冻,无法耕种! 可能鲜卑人轲比能蠢蠢欲动,意图进犯,也与北方的霜冻灾害有关系!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牧草若不能充分保证,会导致大面积的牛马羊饿死,丧失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胡民百姓也会挨饿!没有饭吃,这些鲜卑胡骑,便起了要来汉地抢劫的心思! 在古代,因为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靠天吃饭,是一种常态,无论黎民百姓还是皇帝将相,都希望能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大减,百姓衣食无着,国家税赋凋敝,各种动乱也就应运而生! 按理说,这样的年景,实在不适合打仗,尤其是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本来曹操发动西凉攻略战,就已经付出了很大代价,搞得民困仓穷,亟待休养生息,恢复民力,可他从西凉班师回来,就下达了连续作战的命令,直接挥师南进,无异于进一步透支了已经干涸的民力! 曹操的大军,现在倒是不缺粮,可这是搜刮了中原和北方民众那最后的一点储粮所积累起来的!面对如此天灾不断的年景,可以预料,大军后续粮草接济,一定十分困难,另外后方百姓,因饥饿而发生动乱,肯定也在所难免! 因此,曹操不禁产生了一丝后悔的心态,自己是不是太心急了?天时地利人和全不占,这样的仗能打赢吗?上天似乎是在与他作对,一切客观条件,都对曹操不利! 然而,军国大事并非儿戏,二十万大军折腾到这里,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只打下个江夏,得不偿失,曹操也绝不会因为这么点变故,就动撤退之心!可是,上天这个玩笑,似乎开过头了,竟然又给曹操雪上加霜! 这个雪上加霜,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因为真的是下雪了,而且是风雪交加,一下就是好几天,导致江夏与南阳之间的陆路交通彻底断绝,连曹军的粮草供给,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真是咄咄怪事,早春二月,地处长江流域的江夏一带地区,居然还会下雪,这可是远远出乎曹操所料! 这里,我们需要略插一句,其实三国时代的气候环境,与今天大不相同,温度普遍要低些,有科学家认为,地球目前正处于一个冰河期的末尾,所以平均温度是在随时间逐渐升高的! 再加上现代人类文明,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所以导致全球温度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现如今在南方地区,冰雪非常罕见,可在三国时代,却并非如此! 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那就是古代著名诗人词人的作品当中,有不少描绘雪景的词句,地点就在长江流域,甚至更远的南方!这说明,起码在一两千年前,中国的气候环境,还并非如今天这般炎热,南方的冬天,也会下雪! 注意,前提条件是:冬天!曹操此番进兵江夏,是在早春二月,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节,南方在这种时候下雪,还是如此鹅毛大雪,即便对于三国时代的古人来说,也是极其罕见的! 当然了,如果您熟知地理气候知识,应该知道,北方遭遇霜冻气候,土地迟迟不能开化耕种,应该是一股来自于北方蒙古高原的强大冷气流南下造成的!这种气候现象,在春季时有发生,但影响范围这么大,还是非常少见! 这股冷气流在南下的过程中,遇到暖湿气流的强大阻力,便会形成对流降水!因为冷空气的温度足够低,导致暖湿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迅速降温,凝水后直接冻结,便形成了降雪,而非降雨! 科学知识,普及结束!反正,这样的知识,凭古代人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即便如同曹操这般雄才大略的人中豪杰,也无法理解,他只能认为,这是天意!目睹如此茫茫大雪,曹操的心里也不能淡定了,不禁暗念,是不是上天不让我发动这次的南征?难道我是在逆天而行? 还真不能怪曹操心急,兴鼎三年(214年)时,曹操他老人家,已经六十岁(虚岁)了,上天留给他的时日无多,他能不急么! 奇怪,难道曹操知道自己阳寿几何?他怎么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