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学的兵法课
从学宫和国子学经选拔的五十个贵家子弟名单进入了邓紫光的眼中,但邓紫光迟迟没有开始选择青年军官。要如何选择,邓紫光需要进一步观察,可时间不等人,于是邓紫光想到了自己的办法,他要在国子学中开课,通过学习观察学员的禀性和天赋。 新朝建立后,勋贵子弟被长辈送入学宫、国子学,最初的动机只不过是为了镀金。但学宫的老学究们终是过去的思想体系,被新兴的政权所忽视,将学宫置于大都路下的一个五品级部门。这些青年勋贵终将继承其长辈的衣鉢,为让这些青年人学些迅速见成效的,能学成为唯我所用的,最好莫过于学事军事典藉。 邓紫光选择了古老的兵法《司马法》为教材,他要借《司马法》给大家讲讲古人的战争观,天下观,仁爱观。 邓紫光踏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用惊奇的眼神看着这位比自己年长不了几岁的东路军主帅。这老师不仅年青,没有多少威仪,却从容自信,偶尔才从眼神里有着鹰一样锐利的眼神。 一个年青学士要开军事课,自然引起了国子学与学宫老师的们兴趣,于是,课程变成了大课,国子学最大的教室被占满,师生们挤满了过道。邓紫光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听得到自己的话语,便走下了讲习台,来到学生中间。 邓紫光说课程中要讲到青年们祖辈的功勋,虽然不需要大家死记硬背,但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首先学生们要有一个自我识别,自我认同。如果你们是一群猫、兔、狗之类的脚色,我的课就不用学,你们要象狼,鹰一样的精神界,跟我学。 今天第一讲,我们问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时候可以杀人?第二,什么时候可以战争?第三,什么时候可以灭国? 邓紫光的问题如同将一把盐扔进了油锅,下面议论纷纷。邓紫光说,这些问题在《司马法》首篇中提出。有谁看过没有? 《司马法》第一章叫《仁本》篇,鲜明提出了战争的目的是仁,而不是杀。 因为战争是政治,是通过一切和平手段,都不能达到目的时而采取的非常手段。战争的终极目标是不杀,是"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由此提出了三个原则: 其一,"杀人而安人,杀之可也"; 其二,"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 其三,"以战止战,战之可也"。 故此,以仁为战争之本,可战。 通过以上战争原则,我们就应有个清楚的思考:战争的目标是什么?没有这样的思想高度,请别决计,交给有思想能力的人去做,你简单的愿望与鸡犬的欲念有何分别!抢一只虫子还是一泡冷饭? 坐在后排的玉昔露出了笑容。他起身离开,他回到的公廊对其他先生说新来的小邓将军在讲兵法,你们也去听听。 邓紫光将一幅注有波斯文的地图挂出来,介绍这是当时质子军战后绘制,在上都找到。谁看得懂这个图? 这是我的老家,我要讲的实战了,讲的是阿里海牙丞相打潭州。在坐中有阿里丞相族中保举进来的子弟? 老丞相家的子弟无不得意的互相看看。邓紫光:好,有几个,谁能告诉大家,这场战争是怎么打的? 今天我们要从这次战役看兵法是如何指导战争行为,与及你们祖上的功勋。 先后二个孩子大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邓紫光说好,下面由我给组大家介绍这场战役。 邓紫光把地图收了,另外挂出一幅更大的图,他说这是我重画并修订过的图。请大家注意我的笔,我要用笔将双方的兵力配置,推进时间,攻城方向,破城方位一一介绍。等我讲完,这张图将面目全非,大家就自行回味过程是什么样了,如果是你,你将如何指挥这场战役。 邓紫光手持双笔,红笔画兵线,黑笔作文字标注,口中念念有辞,将一场为时六个月的攻尖战娓娓道来。 战争从七月份开始由鄂州开始,一路顺长江南下,一路下江西入鄱阳湖。还有一路入洞庭。 我们主要讲湖南战役。第一阶段控制了常德、岳州,阻断各嵠峒沿支流入洞庭断我后路。然后水陆两路入湘江。水路平推到湘阴,陆路穿插打下湘潭、储州,常德,完成南北包围潭州。有效阻断了各路援军。 攻城部队敌我对比是一比八,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九月中旬开始攻城,整整三个月,直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才攻入潭州。 双方损失惨重。全部我主将全郭受都伤,丞相,平章政事,怀远大将军,万户,全部身受重伤。受伤最重的是管军总管张享泰,面部种箭,不久医治无效,追授武德将军,武二十级。此役,张兴祖虽然被炮石击中,却因英勇善战,先后攻破石心台子城及四道拒防线,立功欺甚大,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