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静江往事——重修逍遥楼 > 钻绣楼

钻绣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今年要举边大社,邓紫光带崔斌上大寨参加社祭。

山道上,几个孩子背着背篓上山,见到邓紫光他们都让道于路边,仰头向邓紫光他们打招呼。

邓紫光问他们这是去干什么,孩子们答到上山捡板栗。

崔斌问这板栗是自己吃的还是卖到山下外。邓紫光说走水路运到苍梧,或者走旱路到永州,通过水路到长沙。

崔斌:这样路费几何?

邓紫光:单纯算路费,农民得到的钱很少,只能通过大批量的山货输出,才能让山里人得到实惠。数量小的时候,通过放排人运到最近的货场,有专人收购。

崔斌:什么是放排人?

邓紫光:从高山上伐木到河中,编排成木筏,顺流到柳州、苍梧。送木筏的人就是放排人。

崔斌:林木是野生还是自己种树?

邓紫光:现在的都是野生的。但由于我们盖了数千家屋,砍伐了很多林木,我们也不得不开始边伐边种。现在成片伐木时采取:杉木伐一补二,香樟伐一补三。楠木伐一补四,以免以后无木可伐。

崔斌:补种的林木需要多少年才能才材?

邓紫光:杉木十五年,香樟三十年,楠木五十年。

崔斌:你们打算每年伐多少?

邓紫光:伐二万棵,种四万棵。杉木每亩山坡种二百颗,香樟每亩种六十棵。楠木每亩种三十棵。所以每年更新山林不超五百亩,大约要五十年才能把下蓝山这几种林木全部更新一遍。

顺着邓紫光的指示,崔斌看见高高的山岭上一条滑道直冲山下,只听得有人叫一声哟喝,便有原木冲下山去。

邓紫光:这些主要是杉木,其次是樟木,楠木。筏木收入占了峒民收入的大多数。为了避免抢伐滥伐,严格划分了各峒管理山界,伐木所得使用及分配,这个管理权限在大寨,由各峒共同协商。原则上半数归各峒自己分配,大寨留三一公用,用于十八峒社事,比如送孩子们上学,修桥开路。其余留存以防不备之需要。

见陆续遇见迎面而来者,怕马挤撞了路人,邓紫光命四妹给崔斌牵行,自己也将马让小双。沿山道上不时有人给他们让道并施礼,邓紫光一一还礼,停马让人先过。一路谦让使得速度慢于以往。

离大寨五里路,粟汉尧与粟猛带着人在路亭等待他们,没等邓紫光他们走近,便敲响了铜鼓,鸣牛角号,吹响芦苼。姑娘们用水牛角装上了甜酒举过头顶。

邓紫光接过牛角酒一饮而尽。崔斌也学着邓紫光喝一角酒。邓紫光道,崔使新到,当饮三角。

四妹听了,立即接过一位姑娘的牛角,举过头顶敬崔斌。崔斌接过来饮一大口,递给邓紫光,要邓紫光帮忙喝。邓紫光也不推辞喝完。四妹递过来第三角,崔斌只好接过来,勉强唱了一半,递还给四妹,四妹将剩下的也喝完。

进得大寨,不断有人向邓紫光等行礼,寨上的匠作坊没有停下手上活计,叮噹的打铁声吸引了崔斌。

被烧红的铁件从炉内放在铁砧上,大小锤子敲击下火星四溅,一会儿敲成一个锄头,崔斌问:没想你这有这么好的手艺人呢。为什么不介绍到静江去干活计谋生,城里好生活呀。

铁匠笑说自己婆娘孩子都在这边,还有二十多亩地,在这自在得很呢。

看见有人用箩筐装着雪白的棉花,再次吸引了崔斌的注意。邓紫光告诉他这是在廉州交易场中看见并买回来,本来想用来代替木棉絮枕头,后来被山人大批种成。现在会有山外商人进山收购,到山外织成布。

崔斌:为什么不成织布再卖出去?

邓紫光:已经在外与人合股办工场,纺织、染、销售,都有全套了。在山中织布离销路太远,质量不高,故不在山中办工场。但还是组织山中人出去纺、织、染,掌握新的工法,提高质量水平后再回来传授。

崔斌:人放出于,有的人不是不回来了吗?每个县都有逃民,你是怎么处理?

邓紫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字见真章。人要多好,可地力有限,所以要动,动则地力也会活起来。动不仅是分寨开荒,也是流出去、引进来,出去的见世面,引进的是新的技术和创造性,新商路,新产出。惰农当然会有,在这没有生存条件,空闲的土地会交给别人种,懒汉只能得到田租。

崔斌:莫非此山、此地亦有限,不够分,容不得土地空闲?

邓紫光:有限。当然土地可以休耕,一人能耕十亩之地,一家需要四十亩,半数可休耕。另外每户需要柴山十数亩,方可保证一家二十年之繁衍生息。如若海晏河清,又能克服旱涝,经过百年后,五口之家发展成二百人,再过百年,则五千人,天地有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