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一十章姓朱
姓朱?
朱虽然是国姓,但是也不是说姓朱的就一定是皇亲国戚。
鲁万生也是微微愣了一下,便没有继续追问他是不是皇亲国戚。
至于朱瞻基没有说出姓名,鲁万生也不在意,说不说全凭自愿,他也不会强求。
“刚才见朱兄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显然也是对路引之策有着见解的,不知道我等能否恭听朱兄高见?”
“我哪里有什么高见?”朱瞻基笑着摇头,想要就此揭过去。
鲁万生心里陡然一沉,脸上还是保持着淡淡的笑容,道:“我们这就是闲聊而已,朱兄随便说说就行。”
朱瞻基敏锐察觉到了鲁万生的不悦,其他两人也虽然还是脸带笑意,但是明显地对他生出了冰冷拒绝的意思。
很显然,若是他继续闭口不谈的话,显然这些人是不会再任由他留在这里旁听了。即便是要再谈论什么,也会另寻他处,避开他。
这可和朱瞻基准备与书院学子打成一片的初衷背道而驰。
于是,朱瞻基看了鲁万生一眼,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微微拱手道:“在下的不过是一些浅见,说出来恐怕会贻笑大方啊。”
朱瞻基一开口,气氛顿时就缓和下来。
鲁万生拱手回礼,笑着道:“朱兄不要妄自菲薄,咱们也只是在这里各抒己见而已,朱兄若是有见解,当然可以直抒胸臆说出来,谁都不会介意的。”
“是啊,朱兄是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便是。”刘
子雍连忙出言鼓励。
刚才的情况很明显,唐茂林和鲁万生都是认为朝廷应该放开路引的,他的想法本来就处于劣势。若是能够把这位朱兄拉过来站到他这边,那岂不是就和他们两人扳平了?
唐茂林笑了笑没有说话,不过看向朱瞻基的眼神带着渴望,显然是想要听他对此事的看法。
朱瞻基扫了众人一眼,语气有些古怪地问道:“你们在这里谈论国策,难道就不担心......”
鲁万生闻言顿时哈哈笑了起来,一副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朱兄是在担心这个?看来朱兄应该不是书院的人吧?”
“鲁兄怎么知道在下不是书院的人?”朱瞻基有些好奇了,既然他们一开始没有点出他不是书院的人,那就说明他今天的这副模样打扮,还是起了作用的。
但是现在又一口咬定他不是书院的人,朱瞻基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鲁万生哈哈一笑,解释道:“若是朱兄是书院的人,那就不会不知道书院本来就是畅所欲言的地方。不管是街头闲言碎语,还是针砭时政,无论说什么都可以。”
“哈哈哈......”朱瞻基见此,便大大方方地承认:“鲁兄说得没错,在下的确不是书院的人。只是慕名书院大名久矣,今日才有幸进来。没有一想到一进来就听到诸位的高论,让在下深有名不虚传之感。”
“不过,难道朝廷真的不管吗?”
鲁万生见
朱瞻基还是有疑虑,便朝着书院大门指了一下,“朱兄不会忘了这里是什么地方吧?”
“什么地方?”朱瞻基一愣,瞪大眼睛看着鲁万生,他还真的没有明白。
“大明皇家书院。”鲁万生呵呵一笑。
朱瞻基懂了,这是皇上在为书院背书呢,难怪这么有底气。
“朱兄,现在可以畅所欲言了吧?”鲁万生抬头催促。
朱瞻基点点头,分别看了三人一眼道:“路引这个东西,在我看来放开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三人听到纷纷瞪大眼睛,齐齐看向朱瞻基。
原本他们都以为朱瞻基会二选其一呢,没有想到竟然两个都不选,自己提出了一个想法。
刘子雍最先沉不住气,开口问道:“朱兄这是何意?为何放开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朱瞻基目光看向刘子雍,“放开的理由很简单,正如唐兄说的那样。现在不是大明初年的时候,天下太平路引的作用已经不大。”
刘子雍仍然是不赞同,反驳道:“路引虽然限制了百姓流动,但是却也方便了朝廷管理,若是放开,那朝廷治理天下的难度就会大增。放开路引,若是有人作奸犯科之后远逃他乡,这该如何是好?”
这种情况朱瞻基也想过了,自然有他的见解,“这样的人远逃的确是让官府不好捉拿,但是咱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吧?”
朱瞻基呵呵一笑,呷了一口茶水道:“纵观历朝历代,也只有我大
明路引如此严格。难道,以前各朝就没有作奸犯科之人了吗?虽然也不乏逃脱律法制裁的人,但这毕竟是极少数。总不能因为这极少数的人,而把绝大多数百姓给限制住吧?”
“刚才唐兄也说了,放开路引百姓可以在农闲做工,不仅节约家里的粮食,还能够赚钱补贴家用。或许这些钱就能够让他们给妻儿多吃几顿肉,多买几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