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百万人口大迁移
第二批返乡的是有秦良玉之子率领的白杆兵在内的川军。
由于在宁远城外与八旗中的六旗肉搏一场,白杆兵战损严重。
一万名白杆兵阵亡两千余,伤者也高达三千多人。
整个战损率超过了五成,他们用勇敢无畏的行为捍卫了白杆无敌的英明。
而作为二线部队的六千名川军由于没有被布置在第一线,所以整体伤亡倒是不大,不过战功也同样没有。
总兵秦翼明一下的将领也并没有得到职务上的拔擢,全军也只是领取了赏功银,缴获也是约等于无。
相比起秦军士卒采购了大量的米面油纸食盐等用来填肚子的生活物资。
一万多川军多是把银钱花在了肉食、胭脂水粉、布帛、鞋帽、绸缎等等商品上。
与遭受连年干旱的秦地不同,川蜀大地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
在这场已经持续了十年的极端天气中并未受到太大波及,降雨量虽然比常年有所减少,但并没有出现一年滴雨未降的极端状况。
在都江堰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水利工程调节下,广袤肥沃的成都平原大部分田地都得到了有效的灌溉。
田地中出产的稻米产量足够供应大部分聚居于此的蜀人食用,所以川军对粮食的渴望并不强烈。
食无忧的他们把目光对准的是消费品,这也让在先前抢购大潮中获利甚微的商铺扬眉吐气了一把。
川军将官士卒很多彼此之间都是亲戚关系,在购物时也是以这种家庭模式出现。
往往是同一类商品一买就是一大堆,付钱后再由商铺雇车装载着货物跟着他们回营,等到启程的时候也是如此。
在这种有组织的情形下,不论采购还是后面的装车也都是节约了不少时间。
所以一万多川军在规定的五天时间还没到时,便已经以籍贯为单位陆续离开,等到第六天的时候,川军已经全部离京。
他们将沿着与秦军同样的路线向西,然后从汉中折向南面后进入四川。
不管是皇明商会还是邮递所,以及车马行的马车,在把他们的物资运送到汉中府后就将返回。
因为在到达汉中府之后,不论是四轮还是两轮马车都已经无路可走。
所有的物资都要靠人力和畜力运载,包括伤残者在内的所有人,都只能沿着崎岖狭窄的道路前行。
好在朱由检也考虑到了这一特殊情况,他特地下令征调了大量的驮马。
并制作了若干担架和拐杖,供那些不愿留在京师养济院中渡过余生、宁愿跋山涉水也要回到老家伤残将士使用。
阵亡将士的骨灰也由他们的亲友乡党一同携返。
川军返乡后会分驻四川各府,没有重大战事将不再被征召,白杆兵和川军已经为大明付出了太多,也该享受安定的生活了。
孙承宗本欲解甲归田、回家养老,但被朱由检态度坚决的予以驳回。
对于这位原先的历史中毁家纾难以报国恩的老英雄,余生在京师享受荣光才是最好的结局。
和川军一起入蜀的还有一批两万多人的特殊人群,被俘获的八旗妇孺老弱。
这也是朱由检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
四川特殊的地形成为了安置这批被俘人员的绝佳之地。
这批老弱妇孺将会被分别安置在成都府、重庆府下辖的各个州县乡村。
在这里她们将要学会种田纺织等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并且会在官府的要求下与当地人通婚。
这样经过几代的改变后,她们将会彻底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之中。
这次被安置到川蜀的只是第一批被俘人员,后续还将会有大量的人员被送到四川、湖广、京畿等地。
在这次覆灭后金的战争中,除了随着豪格、多尔衮兄弟逃往极北的约十余万人口外。
大多数满蒙八旗丁口在战争中存活下来成为了俘虏,总数量大约在一百五十万左右。
蒙八旗被俘获的丁口都会被迁至张家口堡外一带,在严密的监管下从事畜牧业生产,用以换取必须的生活物资。
需要往内地迁移的是过百万的满八旗。
为了彻底保证大明东北的安全,朱由检决意把满八旗的同胞们全都作为异地安置的对象。
让他们去往更加温暖湿润的西南地区生活,不用再常年遭受严寒的侵扰。
为了让民族更好的融合,也为了让满八旗的同胞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朱由检也是操碎了心。
这个迁移过程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耗费大量的钱粮物资,但这是必须去做的大事!
此项百万人口大迁移工程的重任将由文渊阁大学士、阁臣侯恂坐镇指挥,户部统筹调度,锦衣卫负责监护,沿途所经官府配合完成。
朱由检曾经让兵部统计伤残将士留京荣养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