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朕的人
面对父皇突然的提问,晋王并不觉得这是一次简单的问话。
因为他知道父皇做决定,根本不容他人置喙。
这是一道可能会拱手送皇位的问题。
猜测父皇的心意,其实不难看出,父皇对宁无恙以及宁家十分的看重,再加上他也不想把宁家这一大助力,拱手送给康王,哪怕周安与宁无恙有过节,此时必定得顺着父皇说话。
“回父皇,儿臣认为,成尚书所言极是,这宁家可是忠义之家,赏它一块牌匾,也能让其他人竞相效仿,才好使我大兴国运蒸蒸日上。”
康王看到晋王不计前嫌,竟把如此大的荣誉赏奖给宁家,心里既佩服,又无奈。
因为若是父皇此时接受了晋王的提议,传扬出去,便会说这份赏赐是晋王为宁家争取来的。
静娴丫头说过,宁家没有站队的意思,可面对这样一份人情,宁家又怎能无条件的领受呢?
说到底还是父皇偏心十哥,才把这样拉拢宁家的机会送给了十哥。
晋王也是这么想的。
他只当是自己百般苦求农事司司监的事,被父皇知晓了,父皇奖励他一次,拿着奏折站在当场,腰板也挺直了,气势也加强了,就等着父皇拟定圣旨。
谁知,周乾一开口,便问康王。
“老十四,你觉得呢?”
“……”
康王下意识地迟疑了一瞬,在看到周乾眉头微蹙后,也来不及细思,顺嘴就把真心话讲了出来。
“儿臣认为,先前父皇曾为了蒸酒方了,给宁家众位夫人特封了赦命夫人,此等荣耀已是难得了,足以证明父皇对宁家的看重,这次烟草种子还未抵京,便着急封赏的话,万一出现任何差池……怕是以后人人都急于献方,却不求周全,难道献了方父皇就要大行封赏吗?”
此话一出。
刚才提议封赏的成之稹,深深地看了一眼康王,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康王此时可顾不得自己驳了成尚书的面子,成尚书以后会不会给他穿小鞋之类的。
而是他觉得烟草还未在本土成功大范围种植出来,增加赋税一事只是纸上谈兵,此风不可助长。
“好,那便依老十四的意思,对宁家的封赏暂且推迟,待到烟草以及种子押运京城,若成功,再行封赏。”
周乾毫不犹豫地肯定了康王的提议。
这让康王意外的同时,隐隐猜出了父皇的真正意图。
父皇可能从一开始便没想过大肆封赏宁家,那么这般测试,是为了试探他与十哥谁和宁家关系好,还是其他?
而晋王见父皇肯定康王,否定自己,也想到这一层,脸色顿时有些难看。
着急了!
由于周安那小子犯的错,他急于弥补与宁家的关系,反倒暴露了他想拉拢宁家的心思。
两人正各自揣测着圣意。
周乾幽幽开口:“宁家乃忠义之家,宁无恙乃国之栋梁,待他伤好,朕会宣他进京一见,此子不是池中之物,朕决定让他进上书房,教皇孙与各位官员家中子弟诗词一道,任命为皇家先生,朕的意思,你们懂了吗?”
又闻皇家先生这个称呼。
换作徐几道没有当上江南道巡抚之前,在场的有几人,可能还会分辨不清此话的意图。
知道上任欲被封为皇家先生的徐几道原是皇帝的人,谁还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五位尚书的目光先是落在了刚才说要大封宁家的晋王身上,又赞许地看了康王一眼。
陛下的意思,是告诉这两位王爷。
宁家,陛下看上了,两位王爷再怎么争,也别把算盘打到宁家的头上来。
宁无恙,这是要当天子门生了!
天子门可比忠义牌匾赏赐更甚!
面对父皇的一番敲打,晋王首先挨打认错:“请父皇放心,别说家中您的皇孙们,就算是儿臣,也想亲自听一听宁诗仙的诗词之道。”
“哼,安侯宴楼乐的诗你还没听够吗?”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提到周安的事,晋王脸上烧乎乎的。
头一次在父皇这里,因为周安受到这么严厉的批评。
再比较方才父皇对于周静娴的关心,晋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请父皇放心,儿臣已派手下前去带周安回京,待他回来,儿臣定会好好调教他,待他再与宁诗仙相见时,定能让宁诗仙刮目相看。”
“但愿如此。”
周乾对于个人恩怨并不在意,只要不因为周安的事,影响了宁无恙对皇室子弟的好感即可。
毕竟徐几道可是说过,宁无恙虽看重宁家,但做事潇洒不羁,想让这样的人心甘情愿地为大兴做事,强逼不得,还是要投其所好才行。
御书房里一时间安静下来。
周乾也不知在想何事,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