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农耕帝国7
争脱离生产的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屡次征发上万劳役修建水利工程疏通河道,并且轻徭薄赋、均力负担,实行按田征赋、按丁征役的赋役制度,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粮仓储存设备。】 【这一点与隋朝很相似】 【明初,从朱元璋到永乐帝、仁宣之治时期,都有“重农减征”政策,通过法令让百姓归农复业,大部分农业恢复生产。】 【但是同样因为极端的重农,造成了宛如宋朝重文轻武一样的瘸腿】 【极度依赖小农经济后,大明的国库始终缺钱,从朱元璋一开始因为缺铜发行纸币“大明宝钞”开始,就缔造了大明晚期通货膨胀、钱荒饥荒的结局。】 宋朝皇帝们表示有话要说。 “朕也是重农,也没影响大宋经济发达。”赵匡胤想起天幕夸他的重农政策和环保政策,又想起天幕夸过大宋是最富裕的国家,是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顿时觉得扬眉吐气起来。 【每个王朝都避免不了土地兼并,明朝中期开始,全国纳税的土地已经被贵族和大地主疯狂占领——而贵族不仅仅是占领土地,还会有各种欺压百姓犯事之后的豁免权】 【最严重的时候,国库里的钱粮只够数月使用。】 朱元璋老脸一白。 不是吧,他这个时候国库穷不是因为经历过战争吗,怎么后面的国库还是很穷? 朱棣颇为自得:“永乐年间不穷!朕富有四海!” “”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格格党文$学],域名☤ 每次父皇要御驾亲征,都是他负责监国。正因为多次监国,负责军队的大后方,对国库的了解程度自认比父皇还要深刻。 所以,他对大明的经济状况也更担心,每日操心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被父皇弟弟嘲笑抠门! 国库那个状况,他怎么能不抠!怎么能不抠!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为大明续命七十年不是开玩笑,最明显的就是国库收入明显增加。可惜,万历皇帝不珍惜,人一死就废除新政】 朱翊钧在后宫当做没听到:不废除还留着碍眼吗? 大明现在十分稳定,大权在握天下太平,他为什么不把拦路的人都给解决了。 只有前朝的大臣一阵阵的遗憾。 虽然张居正在位时排除异己,让与他不和的大臣恨不得他早死了之。 但是当张居正真得死了,皇帝先是报复张居正,差点把他开棺戮尸,看得百官兔死狐悲。 然后皇帝又彻底躲到后宫不上朝,大臣们根本拿皇帝毫无办法后,越发怀念张居正来。 至少有他在,皇帝不至于如此懈怠懒政。 大明有这样的皇帝,还能持续几年? 大臣们一阵阵的唉声叹气,低声抱怨,但是心里其实并没有觉得大明真要亡国。 天幕也说了,大明亡国时又是瘟疫又是外患,这不还没瘟疫嘛,遥远的很。 【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地区农业赋税日益加重,人们要么设法转职成官吏,要么宁愿从事工商业,60%-70%的人脱离了农业生产。少部分务农的百姓“身无完衣,腹无饱食”】 曾经的松江府,靠着棉花棉布发达起来,家家户户种棉花纺织棉布; 后来的松江府百姓,连种棉花的田地都没有之后,要么选择去给贵族当佃户,要么只能转职当商户——明朝的商户地位极其低下,被迫转型的商业,因为国家不支持,依然很无力。 少部分人有门路还有钱财能当上官吏,但那已经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现在明初的松江府人,听到天幕剧透他们悲惨的未来,开始慌了。 “咱们现在如此富裕,外面的姑娘小伙子都想定居松江府,日后怎么会这么穷?” “没听到吗,种棉花的田没了。”有种棉花大户人家没好气,“也不知哪个缺德的贵人如此贪心,一点活路也不给我们留!” 可是这种贵族占地怎么能解决,他们小老百姓,谁能抗得过贵族? “我要参加科举!”半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他握紧拳头,对着父母说出自己朴素的愿望,“等我做上大官,我就可以保住咱家的田!” 【其实明朝的文人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对农业有很卓越的见解,写出了优秀的农书。】 【明朝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不仅系统论述了华 夏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农业技术, 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有马一龙的《农说》, 分析和总结了水稻的耕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