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再会朱友文
两军交战,真正的溃败,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这一点在五代十国这个时期尤为的明显。 在酆都鬼骑冲入梁军大营之前,还有梁军士卒奔走相告组织御敌,塔楼上的梁军士卒也纷纷弯弓搭箭,不断的射出箭矢。 然而这都是些无用功,无往不利的锋利箭矢,在面对酆都鬼骑这支重骑兵的时候,却是犹如没了毒牙的毒蛇。 就连钉在酆都鬼骑那厚重的铠甲上,发出的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也被那震耳发聋的马蹄声给淹没。 大营那简易的防护措施,在酆都鬼骑这种重骑兵的铁蹄之下,显得无比的脆弱,触之即溃,仅是稍稍减缓了一下酆都鬼骑的速度。 但这点减速也十分的有限,只需有个七十来丈的距离,便又可以恢复之前的速度了。 而随着营墙被踏破,梁军士卒顿时没了抵抗的勇气,纷纷四散而逃。 不是因为这仅仅两千之数的重骑兵,而是那支重骑兵之后,跟着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人山人海。 若仅仅只是这两千的重骑兵的话,在大营之中,只要付出点代价还是可以吃掉这支重骑兵。 但很明显,这只重骑兵只是敌军的先锋部队,想要强行吃下这支重骑兵还得问问人家身后的大部队答不答应。 那么面对这支凶神恶煞的重甲骑兵,梁军该如何? 梁军士卒给出的回答是:那还用问?当然是先逃命要紧啊! 开玩笑,一身皮包肉,凭什么去跟人家铁包肉刚啊? 这不是有没有勇气的事情,而是拿自己的命当不当回事的问题。 很显然,这些梁军还是很拿自己的命当回事的。 酆都鬼骑驱赶着梁军逃离,而楚军则是顺着酆都鬼骑冲出来的缺口鱼贯而入,见人就杀,一点都不留活口,直奔梁军的粮仓而去。 三国的兵力相加,是完全可以和梁国正面碰一碰的,但人心难齐,这样做只会是给梁国机会。 所以姜云卿的目的是直击梁军弱点,能够将风险缩减到最小,无疑才是上策。 东面的梁军溃败,而从东面调走的士卒已然投入了对蜀与对岐的战场,这溃败一时间竟是难以遏止。 朱友谦无奈,只能撤下进攻凤翔的军队,用来填补东面的空缺。 可楚军的目的并不是击溃整个梁军,找到粮仓将其一一焚毁便扬长而去。 来的轻松,走的亦是潇洒。 独留梁军东面大营一片狼藉,仅剩一片灰烬的粮仓浓烟惨淡。 这一次烧毁的不仅仅是梁军故布疑阵的空粮仓,也包括了那仅有的几个装有粮食的真粮仓。 楚军离开时激发了撤退的烟火信号,南边和北边的蜀军与岐军也不在过多的纠缠,各自寻找机会脱身离去。 脱身后,各自派使者交流了一下战损情况,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北边的岐军战损是最大的,达到了九千,接近万人之数,这对于本身就只有五万的岐军来说,战损比来到了五分之一,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额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北面的岐军遇上了曾隶属于杨师厚的银枪效节军,那是梁军中精锐中的精锐。 杨师厚虽然离开了,但却是把他手底下的银枪效节军给留了下来。 朱友谦都没舍得让这支军队去参与攻城,好巧不巧的就将其安置在了北面的大营中。 刘知俊在碰上银枪效节军之后,也只能是咬碎了牙往肚里咽,且战且退,尽可能拖住这支银枪效节军,不让其回防粮仓。 最终付出了五分之一的兵力的代价,拖住了银枪效节军,使其没有回援的机会。 最后撤退的时候,更是差点落入银枪效节军的包围圈,险之又险的脱身,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了,近万的兵力损耗虽然心疼,但勉强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自己的情报工作做的不好,也怨不得旁人。 蜀军的损失则是次之,仅五千有余。 一开始倒是无往不利,毕竟蜀国出动的是十万大军,而梁军的南面大营不过八万左右的守军。 但后来梁军从东面大营抽调的增援抵达,蜀军便开始吃力了起来,到后来甚至是有些被梁军反过来压着打的节奏。 若不是楚军的撤退信号来得及时,断然是不止这么点损失的。 而楚国,无疑是损失最小的。 前有梁军东面大营的大量兵力被调走,后有酆都鬼骑开路,除了部分被自己人踩踏,或者被暗藏在营地里没来得及撤离的梁军偷偷宰了的之外,基本上是没什么伤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