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七八五十六。。”
一阵阵的孩童诵读声,从邺城皇宫旁边的一处大院中传了出来。
传出背诵声的房间非常的大,足足可以容纳上百名蒙学的孩童。
刘预在几个近臣的陪同下,正在视察这一所邺城公学。
这个“公学”,可是正经八百的公学。
因为里面的学生,许多人都是一些王孙公子的孩童。
一个公侯的子弟,在这个公学里并不算是什么稀奇玩意。
因为当朝的皇太子刘祗,也就在这个公学里启蒙呢。
刘预笑呵呵的望着在前方学堂前面背诵乘法表的儿子,心中充满了得意。
他自己小学时候噩梦一般的九九乘法表,从此以后,就将会成为全天下孩童的噩梦了。
此等恶趣味,不是亲身体验,是不足以明白其中的奥妙的。
刚刚到蒙学年纪的皇太子刘祗,此时眉头紧皱,眼神一个劲儿的往斜上方瞅着。
很显然,并不理解数学的他,背诵这个乘法表是何等的苦难。
终于,当刘祗背诵完了九九八十一之后。
整个学堂中的所有人,都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刘预也是微笑的点点头。
这时候,旁边的一副师者模样的官员向刘预说道。
“陛下,太子殿下聪慧绝伦,此等年纪,已经是远超同龄人,将来必定是社稷之福啊。”
这是一句恭维之语,但是刘预听到心里还是比较高兴的。
“朕觉得,还是崔公施教得当,有了良师,才会有好学生啊。”刘预说道。
“陛下谬赞了,此学宫的一切,都是陛下亲自安排的,臣不过是按部就班罢了。”
身为公学少卿的崔淸,出身清河崔氏。
他被刘预选中出任这个新式学校的校长,正是因为身上的优点足够多,才得到提拔的。
其中最突出的两个优点,一个就是肯拍马屁,无条件遵从刘预的旨意,没有那些寻常名教儒学的扭捏顽固。
不管是刘预安排教授什么,崔淸总能率领属下十足十的完成。
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崔淸的出身足够的好。
清河崔氏,属于学阀性质的高门士族。
在学问的地位上,清河崔氏的名头一向响亮。
“这些乘除加减,还有天文地理的口诀,你们也要多多举一些新的,不能总是让朕给你们出教材啊。”
刘预一边说着,一边在心中暗暗得意。
这所公学的学生,都是京城权贵或者高门大姓的子弟。
他们在这里学到刘预授意的知识,将来必定会衍生出一批新的精神追随者。
这种精神上的渗透,可比讲一讲简单的君臣道义强的多。
而且,这些孩童都是跟着皇太子刘祗一起学习长大。
等到将来皇太子刘祗有了理政的机会,这些公学的同窗绝对都是最优先获得提拔的。
所以,这个稷下公学一开,整个邺城内外前来求学的权贵子弟纷纷都是击破了头。
特别是皇太子刘祗所在的稚龄蒙学,最是热门中的热门。
别说是一般仿佛年纪的权贵子弟,就连一些十多岁的少年,都是被各自的父祖以需要重修新学的名义非要塞到稚龄蒙学中。
让十几岁的孩童与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同窗,虽然不怎么和谐,但是也还说的过去。
毕竟,大孩子和小孩子都是孩子嘛。
可是,到了最后,一些勋贵士族家中二三十岁的成年人,都吵着要重新蒙学的时候,刘预就是已经忍不了了。
刘预下令,把所有的求学者年龄上限卡到了十六岁,下限则是四岁,并且按照年龄的高低,分成了六个等级。
如此一来。
这稷下公学,总算是有了几分刘预期许的后世学校的样子。
为了保证自己的意图传授通达,刘预亲自主持编修了书本和教案。
“陛下学究古今,臣等只要传授学习就好了,哪有什么本事敢在陛下后面拾遗补缺。”
崔淸小心翼翼的说道。
“朕可不是什么圣人,怎么可能真的什么都会。”
刘预撇撇嘴,然后继续说道。
“更何况,就算是圣人,也总会有遗漏的。”
“这些孩童,将来都是国家的柱石栋梁,就算是拾遗补缺是一二分,那也是有利的。”
在刘预的一再要求下,崔淸终于表示,自己能力不够,可能不一定完成,但是一定会想尽办法,招揽天下饱学之士来稷下公学效命的。
有了崔淸的这句表态,刘预也基本算是满意了。
与清河崔氏结交的健绝对不是一般人。
若是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