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政冷经热(七)
卡尔·豪斯霍费尔教授一回到德国驻华公使馆,立刻给柏林发报。教授不知道希特勒会多久才回复,而且何锐所说的很多内容非得由卡尔·豪斯霍费尔教授亲自向希特勒汇报。想到自己或许很快就要回柏林,卡尔教授不愿意耽搁时间,立刻让德国驻华公使馆派车,他要亲眼看看中国京城的样貌。 正如报告中描述的那般,中国京城最明显的特点是街道宽阔,交通顺畅,城市设计十分合理,各种服务设施相当充分。车辆经过宽阔的街道,就见宽阔的街道两侧的小区都是整齐的7层红砖楼房,完全看不到随便搭建的小房子。 卡尔教授知道希特勒想设计一座宏伟的新柏林,作为他治理德国的证明,便也觉得何锐同样喜欢搞规模华丽的首都。却不知道何锐只是吸取了后世拆迁的经验,从一开始就不想给未来增加本可以避免掉的麻烦。 现在的城市只是一个过渡形态,距离后世的高楼大厦完全不同。便是如此,卡尔教授也感受到了城市规划的威力。住宅区,商业区,休闲区排布的很整齐。每隔一片地区还有公共娱乐区。此时正好是下班与放学的时间,街道上随处可见的都是自行车。红绿灯下,站在路中央的交警们指挥着车辆, 下班的人们接上了孩子,在菜市场买了蔬菜,馒头,有些还在哪些买小菜的小推车或者店铺前挤作一团,买了各种做好的食物,再带上孩子回家。那些商场门口处也是许多人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眼见如此繁华,卡尔教授不禁回想起欧洲大战爆发前的德国,那时候的德国也是如此的繁荣。中国街道上的人比德意志第二帝国更多,以至于整个街道上的人流车流仿佛大河般毫不停歇。 卡尔教授每年都要看何锐政府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报告中始终非常强调就业率,入学率,城市常住居民人口,工业化人口,人民收入,人民每天的食物摄入量。这些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内容总是写的很详细,在食物量方面会详细列出主粮、肉蛋禽奶,蔬菜消耗量。 与这些相比,煤、钢产量,工业品产量则是报告中平淡枯燥的数字,并没有进行大力宣传的意思。 作为专家,卡尔教授非常关心那些枯燥的数字。中国现在有6.5亿人口,是德国人口的10倍之多,这已经是恐怖的数字。而工农业数字更令人恐怖,中国人均的粮食比德国稍高一点,而人均煤钢数字已经有德国的一半。虽然德国1932年的工业萎缩的厉害,但是德国经济会发展,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未来中国的经济会更强大。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以中国现在的煤钢产量,如果中国工业有德国的水平,就足以发动一场欧洲大战。如果中国工业水平能够增加一倍,卡尔教授认为发动战争的胜利概率能超过60%。动员其起2000万把刺刀,对于德国来说非常困难。对于拥有6.5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只是总人口的3%而已。在欧洲大战时期,各国都动员了超过20%的人口。中国如果动员20%的人口,那就是1.3亿人…… 揉了揉鼻梁,卡尔教授不想考虑1.3亿军队这种天方夜谭般的数字。他现在很是不理解,满清到底得废物成什么样子,才能被几万八国联军打的落花流水。以中国的人力,物力,以及人才水平,怎么都不该搞成那般模样。 想着这些,德国驻华公使馆的汽车载着卡尔教授在街道上行驶着,等卡尔教授从各种战略思考中缓过来,眼见道路两边还是城市。教授连忙问司机,“中国京城都是这样么?” 司机对京城非常熟悉,当即答道:“先生,中国的京城就是这样。” 卡尔教授非常关心与中国有关的新闻。中国的基础建设规模之大,令非常多欧美记者们描述为“不亚于美国铁路建设时代的超级规模”。想完成这样的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定然是天文数字,欧美也有不少专家认为,何锐政府很快就要面临财政枯竭的问题。可这种说法在过去两年中每个月都会被提出,却从未出现过。何锐政府的财政不仅没有任何问题,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现任德国银行总裁沙赫特准备发行“梅福券”,其中就大大借鉴了中国的经验。卡尔教曾经与沙赫特博士讨论过德国经济发展的要点,沙赫特博士有些羡慕的讲述中国经济发展。从1924年开始,中国的土地赎买政策,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下对中国农村进行了经济破产重组。与农村经济破产重组同时完成的,则是剥夺了旧中国权贵阶层的所有特权。所以中国经济的爆炸性发展是建立在没有特权阶层占据大部分国家财富的基础之上。 卡尔教授还记得沙赫特博士感慨的说道:“人民的消费能力才是国家真正的支柱,建造一艘供权贵享乐的游轮,的确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这笔钱用在建设普通人住房,则可以为10万普通劳动者提供住所。这10万人解决了住房问题,就可以比较安心